俗话说“金三银四”,一年中跳槽的高峰期又来了,许多人拿完年终奖之后就开始“蠢蠢欲动”,许多社群也趁机推出了自己平台的“职业规划课”、“跳槽的正确姿势”之类的课程。就拿我们公司为例,过年回来后从公司离职的人大概已经有二三十个。
虽然不能简单的归纳说大家离职都是因为“钱”,但是“钱少”确实是很多人频繁跳槽的原因。初入社会,除了少数“高、精、尖”人士,我们都会选择进入企业,并开始为了钱出售自己的时间。因此,提高自己“单位时间的售价”就变成了第一重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单位时间的价格”呢?
有些人会选择“混日子”,在上班时间偷懒,比如8小时只干2小时的活;也有人会选择频繁跳槽,通过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来间接提高;当然,还有人会选择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提高自己内在价值的方式来提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第三种人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毕竟没有人能通过“混日子”和“频繁跳槽”来获得财富自由。而当第三种人的价值被“过分低估”的时候,就到了他们自己跑出去闯一片天的时候。
因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老板通常只会给出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从概率的角度来说,这就好像“抛硬币正反两面的概率都是50%”一样,个人的价值既有被“低估”的时候,也有被“高估”的时候,这都是十分正常的。而第三种人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或者正在被“低估”,不过他们往往并不会感到委屈,反而会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自己正在成长而感到高兴。
其实有时候“职业生涯”和“投资”真的非常相像!股市里面有被低估的股票同时也有被高估的股票,进行价值投资就是要找到那些“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从老板的角度来说,雇佣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必然是最划算的选择。
不过对我们来说既然“卖时间”终将不如“买时间”划算,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那个有资格“买别人时间”的人呢?
不是拉两个人合伙、租个地方办公就意味着你就是老板了,这和之前提到过的“资金不等于资本”的概念一样。成为老板是需要能力做支撑的,只有“彻底给自己打工”的人才才会最终拥有这样的能力。
而要成为一个受人敬仰老板,得到忠心耿耿的下属和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就是“带给别人成长的机会,和别人共同成长!”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希望通过职业成长获得成就感的,在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和荣誉的时候往往就会转为“看钱办事”。这个道理在家庭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共同成长能带来“战友情”,这种情感无形中能够让人产生“他最懂我”感觉。
上周我们提到在上班8小时里赚到“双倍工资”的秘诀是“为自己打工”,而这周我们则更加深入的讨论了从“卖时间”转变为“买时间”的秘诀,那就是“彻底的为自己打工”,获得“成为老板”背后的资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