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在刷《摔跤吧,爸爸》。刷的人都反应不错,搞的我很想去看。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
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它与父女情有关。关于父亲,我不知道,没感觉。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母亲决定了你的安全度,父亲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一看就是句屁话。什么高度?没有父亲,我还不行了吗?!我不屑,还是不敢去想?
什么是父亲?看着影片,我在我的记忆里使劲去对比搜索,怎么也找不到和这个词相关的东西。一点片段、一点感觉也没有。
空白和麻木。
我不知道像影片里一样,和父亲四目相对,什么感觉?和父亲顶嘴,什么感觉?对于父亲对于你的要求,做女儿的会是什么感觉?当最后爸爸对女儿说,你是我的骄傲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
看着影片最后,爸爸把奖牌挂在了女儿的脖子上,摸着她的头,对她说,“你是我的骄傲”。我泪流满面。原来每个孩子内心深处还是那么地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不知道多小的时候,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想着,我知道现在的爸爸不是我的亲爸爸。我的亲爸爸是不是出车祸死掉了?不知道他姓什么,也可能是王…太痛了,后面的记忆就没有了。然后时间就呼啦呼啦地过去,悲伤不会停留,我一下子就变成了长大了的样子。
第一次知道我的姓,是在十八岁那样。我在田头跟表妹说,你知道我原名叫什么吗?那是个很热的夏天,我和她在他家地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岩琳婷,我看到了我们家的户口本,上面写着我的曾用名是这个”。我有点兴奋,也有点惆怅,我觉得那个名字新奇又陌生。然后,也并没有什么。除了偶尔会想起来这个名字,其他并没有什么改变。我并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
我觉得没有关系。没有父亲,我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别人好像都有一个。
我最近几年都在参加心灵成长课程。心理学上说,父母对孩子都是有影响的。可是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是什么影响。还是这个人不存在,那就应该没有影响了吧。
只有一次因为父亲哭。那是一次心灵成长的课。老师让找两个同学扮演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对他说,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看着“父亲”的眼睛,我怎么也来不了口。我无法和他对视,我叫不出“爸爸”。什么东西封在了我的喉咙,堵在我的胸口。我一边痛哭一边自言自语“我叫不出口”,我一直在后退,我躲在同学后面,我躲到了墙后面,我无法面对。爸爸这个字眼,对我好难。在同伴和老师的支持下,勉强说出“爸爸”的那一瞬间,我嚎啕大哭,我跟他说,这么多年我都过得不好…
我也并没有去找父亲。虽然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当我觉得很困难,走不出当时那个困境的时候,我曾想,父亲会不会是个出口?终究还是没有勇气去看一眼他。而现在我的生活已经稳定了,我已经不再奢求从他那能得到什么帮助和疼爱,毕竟,和母亲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母女关系也并不怎么好。见了他,有什么用呢?我不知道,如果见了面,会是什么样子?他如果对我不好怎么办?我已经长大了,以后的生活中要和他相处吗?怎么相处?见了就会有父女情吗?我再也经受不起来自父亲那一方的打击了。
出现和不出现,会给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辈子我还可能见到他吗?我不知道。从内心来讲,我只想远远地看他一眼,像个陌生人一样,知道他的姓名,长相,脾气,就可以了。我想要的父爱,我觉得他给不了我。不过,也许知道了他的样子,往相反的方向走,就可以找到父爱。
之前听过一句话,感受很深刻,大意是这样的,有父亲的女孩,不会那么野,在父亲面前,她会更有女性的那些特质。深以为然,虽然不明白什么原因。
《摔跤吧,爸爸》里那是一个父亲的形象。他让她们练摔跤,他给她们当教练,他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最后的互相之间的信任,她们对父亲的崇拜,父亲对她们的肯定,每一幕对我来说都是那么地陌生。它们像锤子一样敲打着我内在的空洞和麻木。
我想要《摔跤》里那样的父女的感觉。没有隔离疏远,也没有暴力相向。生活中,他们有亲密,对抗,崇拜,欣赏,还有父亲对女儿的极大的认可。像一座大山一样,为她们营造了生活的空间,彰显着力量、勇气、规则,和她们一起去开拓外面的世界。
也许这个缺失后面隐藏的是另外一条自我探索和自我弥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