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看到灰暗?那是因为你忘了转过身。
跟好朋友Sherry聚会。她满面愁容。细问之下才得知,她又在为她的人际问题一筹莫展。Sherry人很温厚,又谦和,善解人意。所以,每跳到一家新公司,总是跟自己部门的同事处得不错。她心里也觉得暖暖。但是总是好景不长,她感觉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但是同事们都冷淡了,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是总觉得没什么话说,更谈不上什么深入和关系和连接。同部门的另外两个同事之间,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家长里短。其实其中一个还比Sherry后来公司。Sherry总是找话说,还刻意给同事帮忙,聊天的时候尽量附和着对方,夸赞她们。她一心想跟她们亲近些。可是,一点改观都没有。同事们对她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就是好像总有距离似的。Sherry渐渐旳形单影只,越来越消沉孤独。她说到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除了忧愁,还有些许悲伤和困惑。她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没有朋友。
这天休假,恰赶上表姐过来看妈妈。聊起来,表姐对姐夫颇有微词。主要是围绕着姐夫总是玩游戏啊,看电视啊,不理睬她。她有时候凑在一边,想引起姐夫的关注,但是,她总感觉到,游戏和电视就像年轻貌美的小三,自己则是个备受冷落的黄脸婆。表姐平时在家也是任劳任怨,算是挺不错的妻子吧。可是,她内心全是怨气,但是偶尔说出来姐夫还觉得她莫名其妙,觉得这平平静静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好,他不明白表姐为什么这么牢骚满腹。姐夫说看到表姐脸上的愁容和一副受气包的样子,觉得无所适从,也只好更加迷恋电子产品而逃避一些尴尬。日子就这样在表姐的寂寞和她对姐夫的侧影的默默注视中一天天挨过。
对内 - 消极的自我形象
Sherry和表姐代表了很大一个人群。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我的评价是偏低的。她们的潜意识当中总是隐隐觉得自己是不被喜爱的。自我的形象在心目中也不是光鲜的,而是略显灰暗的。尽管她们自身的真实状况其实并不差。她们有着很好的性格,善解人意,谦和,内敛,做事认真,对人真诚。个人修养也是很不错的。如果是很亲密的朋友,就会发现她们其实特别热情,有爱心。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品质。但是,她们无法看到这些而真正地认可自己,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忽略在一边的小女孩,彷徨无助。有时候又像做错事的孩子,忐忑不安。还有时候,她们感到人群的冷漠,所以选择了远离人群或者沉默。所以,她们表现出来的个性,会因为缺乏真实的自我的热量而让人感到一种距离感,好像无法特别亲近。尽管她们的举止十分得体,言语非常谦和,还尽量地去附和别人的意见,但是,关系就是无法深入。
对外 - 渴望被呵护,被接纳
其实,在她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无比强烈的渴望,与人建立亲近的积极的关系。但是,她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不能建立这样的关系。于是就特别在意别人的反应。
这种对关系的渴求背后,还有一层心理意义,就是渴望被接纳,被认可。她们的自我评价是趋于外化的,换句话说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因为她们需要一种接纳和喜爱,来让自己感到安全,感到自己是可爱的,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这才是真正的深层的需求。
这样的状况下,自我的感觉是相对虚弱的。那么,如果内心的渴求无法被满足或者预感到不能被满足,内心会产生防御和对人的疏离感。由于自我无法被接受,那么自己也就不愿意去真正接纳他人。也许当事人自己无法意识到,但是,她们的言行散发出这样的信息。所以无法真正焕发人格的魅力和对人的热情。与之交往的人们也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感觉到一种防御和疏离。潜意识里也会慢慢远离她们。
这是的心理现象怎样形成的
追溯到幼年时期,在幼儿的自我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之前,更多地依靠于外部评价,大多是父母和直接养育者的评价,来逐步建立自我的评价体系。如果大多数评价是积极的,开放的,父母对他们是接纳的,包容的,那么幼儿会受到鼓励,进而受到鼓舞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在得到一个又一个小小成就的时候,他们不但可以得到父母的赞许,也同时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他们的自我评价随着成长会是正向的,并且是逐步内化的。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成年之后就会内化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对环境的安全感也会较高。在与人的交往当中,他们相信自我的可爱的,正面的,而周围的人也是友善的。
反之,如果幼儿的生活环境存在更多的负面评价,过度的限制,并且父母没有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接纳和关怀,那么他们自身会不敢尝试太多的陌生事物和行为,害怕被批评。他们也就难以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认同的机会。成年之后,他们会经常听到一个声音,在无形中评价着自己,告知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风险。他们对世界的感觉是不安全的。他们感觉周围的人不是特别友善。需要自己做的非常好,才能得到良好的关系和被接纳的感觉。他们一生都在寻找那种十分久远的缺失,以填满内心的一个空洞。
当然,童年的因素虽然起主要作用,但是也会有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形成了人们的自我评价体系和对世界的安全感模式。
转身的时候到了
我们已经长大。不能总是活在童年写下的人生脚本里。看到了现实的问题,同时追溯到了童年的缘由,不意味着问题就此解决。关键的一步在于,我们该如何行动,用我们成年人的力量走出这个自动化的程式,改变我们的人生。
当我跟Sherry和表姐谈心的时候,我都提到了一个词:“转身”。转身,意味着从虚弱的孩子状态转到强大的成人状态;从渴望被接纳,不断索取关注,到自我接纳,从而去关注他人;从对消极自我评价的挣扎中走出来,进入新的自我意识模式。
那么,转身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么?并不那么简单。人们总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去书写人生。所以,需要建立新的思维习惯,需要开启新的心智模式。比如Sherry,她比同事们都大几岁,她可以想到,以自己的阅历和工作经验,能够对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帮助。这些年轻人是否也需要被关注被鼓励。在某一时刻当Sherry伸出了援助之手,打开了悲悯之心,她突然感觉到自身的力量,同时从他人的感激和喜悦当中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这样的时刻,会帮助她有新的自我感受,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建立新的自我评价。再如表姐,作为家庭中的女性成员,其实是起着掌舵者的作用的。当丈夫沉溺于游戏和电子产品的时候,她可否想一想,丈夫为什么会这样,他的潜在需求在哪里。是需要放松,还是无聊打发时间,还是由于某种压力将自己隐藏在电子产品背后?她可以利用自己的女性力量,用温和包容的方式去询问一下丈夫,或者在他的身边陪伴一会,反过来给予他关注和生活上的照顾,不再去要求他,抱怨他。这样,丈夫会感觉到温暖从而更愿意接近她。这不是索取来的关爱,而是自然发生的真诚反馈。在这样的过程中,表姐会暂且放下从前幽怨的自己,用母性的力量来滋润家庭氛围,同时也滋润了自己。然后,再作为女人去享受随之而来的温情。一切就会慢慢地良性循环起来。
这样的做法,就如同一个人突然转身,他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他从黑暗中转出来,看到了光亮的自己。每一次失落的时候都去转身,每一次无助的时候都去转身。他将会看到不同的世界。这样坚持下去,他自我会慢慢强大起来,从一个索取爱的人,变成一个释放爱的人。温暖和价值感也就随之而来。
有句话说的很好: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被爱,所以我爱“。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实际上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当我们的内心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他人来首先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来激发内心的力量,去爱人爱己。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对自我的喜爱,才是支撑我们去爱的关键。
做自己,散发人性的光芒
转身之后,看到不一样的自我。
对自己更加自信的时候,不会再去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而可以真实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尽管有时候我们会和他人的意见向左,但是我们不必应声附和,自信而坚定的态度,反而让人感觉到真实,诚恳。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也会因为自信而不再对他人心存疑虑,对他人会更加包容,接纳。人们自然会感觉到善意而愿意接近。关系自然就会亲近。
转身面对阳光吧,那里有一个明媚的自己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