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佛坨传》之后, 我们一起读有关佛了解的第二本书。这本书由清华推荐。原本27号的日子,因为新冠疫的泛滥,大家选择延迟分享,待身体恢复再进行。元旦过后, 在刘亮的提议下,大家一致决定在1月3日晚上8点开始我们的分享。这是段属于我们四个人的时间,清香围绕,阳光铺照。
《次第花开》书名就呈现了一种自然一种和谐,花开有时,花开不虚。书中作者分了五个部分来讲述佛及修行。在佛教里有六道轮回,而入人道是脱离轮回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人身是很难得,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好机缘,好好修行,早日解脱。书中讲解了修行的方法,对于每一种烦苦都有相对应的法门,按照法门去做,净心,实修,因果自会呈现。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和自己的苦要体验与体味,在离苦得乐的过程中,我们要有面对苦的勇气和坦然,这份力量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是修行中自己渐次积累而得。这份心性修行的方向是仁是空是善是乐。
大家各自分享了在此书中畅观的身心体验。
清华的身心灵的浸入,能量傍身的分享,让我感觉到这本书对她的加持,就如树丽分享中讲到朋友身处布达拉宫下身心灵的净空与升腾。这是不由自主地感觉,当你拿起这本书便会有被作者内心充盈的爱感染,就会被他宽广的心灵感召,就会不由生出他怎么就能这么善良的感慨和他是生而有之的感叹!刘亮在分享中也讲到作者慈爱的微笑着的图片与她的吸引,让她久久注视并感受那份微笑的力量。那是一眼便能感知的善,如清晨中的太阳光,张开双臂的接纳与欢喜。
生活即修行你真得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刘亮在分享中提到这个问题。她在很久之前就分享过这一句话,但是现在发现,自己当时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她说修行与知行合一同一道理,所有的觉察都要落于实处才是进步。
痛苦与快乐是相对的吗?不,它们是同一意思,只有面对痛苦,承认痛苦,接纳痛苦,让这份接纳成为习惯,快乐才会变成可能。佛教告诉我们,世界原来就是悲苦的,只有让自己有勇气来面对痛苦,并把这种心性养成一种惯常心态时,快乐就会到来。这是一种出离。
外在的形式有必要吗?我一直认为外在的形式没有必要,特别是过日子,不必为一些不紧要的日子浪费人力物力。但事实上,日子里若没有一些仪式的内容存在,这日子真过得就如水一般无味,心便越发养得无力发白。而我们活一世不就是活个心吗?心间的富足和满足都化成这个人的精气神露于外表,现于人眼。形式的过程可以促进心上力量的生发,让我们心灵更近,修为更高。
信仰是什么?相信善,相信为大家带来的福祉的政党就是好政党,树丽告诉我们,她信因果不虚。那些善良大爱的人,常让我们感动的泪流不止 ; 那些一条条为民谋利的政策,也让我们心血澎湃;而因果不虚源至向内看的发心(动机),更是与我们一双惠眼,了然这世间的悲欢离合。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不止,人已中年,少有的经历带来身的感悟,也能在书中获得抚慰,我无信仰,但希望后来时间可以让自己心生信仰,我清晰地知道这并不是短时间可以种下来的,但是这一生不就是心上培植吗?发觉出的耐心已破土,内知的觉察已生出小叶,原本就有慈悲也长出三四片叶片,那么出离(一如我理解的理性)似乎也有一点点影子。我只需要再加上仁的土壤,这颗心是不是就可以笜壮成长呢?我始终相信心上生发出的念头,必能在行为上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