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笑话书,《笑林》全文及翻译,共29则

大家好,我是王公侯。

有朋友说《笑林》里的段子,有些地方没看懂,在网上又找不到译文,所以让我帮个忙翻译下,我就整理了下。

《笑林》的作者是邯郸淳,三国时期魏国颍川人,书法家,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

《笑林》是我国最早的笑话专书,记载的都是一些搞笑段子。《笑林》共三卷,此书已亡佚,现仅存29则,这29则还是因为被《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摘录才得以保存。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当然,有些段子现在看来不搞笑了,但是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以下为原文和译文。

“鲁人执杆”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鲁国有个人,拿一个长竹竿入城门,起初竖着拿,进不去城门,横着拿,也进不去城门,他就没办法了。

过会有个老头过来说:“我倒不是圣人,但见识的事很多。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断了,一截截拿进去呢?”

于是那个人就把竹竿锯断了,拿进城门。

这个故事是讽刺鲁人蠢,不知道变通。也讽刺老头自作聪明,瞎指挥。竹竿再长,放地上拖进城门就好了,不用锯断。

胶柱鼓瑟”原文:

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乃知向人之愚。《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齐国人跟赵国人学“瑟”这种乐器,他不学弹瑟的技术,却按照赵国人调好的音调,把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固定了。可是回家后,三年都谈不成一首曲子。

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他就问人家这是咋回事,那人才知道这个齐人多么蠢。

这个段子的成语叫“胶柱鼓瑟”(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柱都不能移动,就调不了弦,这还怎么弹。一般是用来讽刺人教条主义,不知道变通。

“山鸡献楚”原文: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太平广记四百六十一》

翻译:

楚国有个人卖山鸡,一个路人问他这是什么鸟?他骗路人说是凤凰。

路人说:“我听说凤凰很久了,今天居然真见到了,你卖吗?”

路人说卖啊!

路人给楚人很多钱,楚人不卖,要求价格加倍,路人同意,就付更多的钱,买到了凤凰。

路人想把山鸡献给楚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就死了。路人没有可惜花费了很多的钱,只是遗憾没能献给楚王。

楚国人听说了这事,都还以为是真的凤凰。后来楚王也知道了这件事,楚王了解事情原委后,被路人的行为感动了,就把路人叫过来,赏赐他很多钱财,超过路人买山鸡的钱十倍还不止。

这个故事不搞笑,反而像励志文了。

“楚人隐形”原文: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埽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曰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太平御览九百四十六》

翻译:

楚国有个人很穷,读了《淮南方》,知道了蟑螂捕捉蝉的时候,会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让知了发现不了自己。

于是他就站在树下,当他看见螳螂捕捉知了的时候,就拿走了螳螂用的树叶,结果树叶掉地上了,而树底下原本就有很多树叶,他分不清哪一片是螳螂用来遮蔽自己的了。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的树叶拿回家,一片片树叶拿着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你看得到我吗?”

妻子一开始都说看得见,被他问了一天烦死了,就骗他说:“看不见你了”。

这个人窃喜,拿着这片树叶到集市上,当着别人面偷人家东西,被抓住送到了县衙,县官审问,他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印象里有些电视剧用过这个段子。

“人云亦云”原文:

汉司徒崔烈辟上党鲍坚为掾,将谒见,自虑不过,问先到者仪,适有答曰:“随典仪口倡。”既谒,赞曰可拜,坚亦曰可拜;赞者曰就位,坚亦曰就位。因复着履上座,将离席,不知履所在,赞者曰履着脚,坚亦曰履着脚也。御览四百九十九

翻译:

汉朝司徒崔烈提拔上当人鲍坚升官,鲍坚即将拜见崔烈,他觉得自己可能面试过不了管,就问一个先到的人礼仪问题,有个人说跟着司仪说的就行了。

拜见的时候,司仪说可拜,鲍坚也说可拜。司仪说就位,鲍坚也说就位。

因为复(复不知道什么意思,可能是个人名)穿着鞋子上榻,快要离席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鞋到哪儿去了。司仪就说“鞋在脚上”。鲍坚也说“鞋在脚上”。

人家说的是司仪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不是司仪说什么,你跟着说什么。

这个是讽刺不懂行,没主见,只会人云亦云的人,很多影视剧里的傻子用过这个套路。

“作奏虽工,宜去葛龚”原文:

桓帝时有人辞公府掾者,倩人作奏记文;人不能为作,因语曰:“梁国葛龚先善为记文,自可写用,不烦更作。”遂从人言写记文,不去葛龚名姓。府君大惊,不答而罢。故时人语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太平御览四百九十六》

案:《后汉书·葛龚传》注云:龚善为文奏,或有请龚奏以干人者,龚为作之,其人写之,忘自载其名,因并写龚名以进之。故时人为之语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见笑林与御览引异

翻译:

汉恒帝的时候,有一个官员,要请人帮自己写奏记文(一种普通的文书),他自己不会写。因为听说梁国葛龚擅长写奏记文,就照着抄了一份,结果连葛龚的名字都抄上了,上级领导都惊呆了,因为罢免了他的官职。

当时人就编了个段子“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责人当以其方”原文:

某甲(广记引作魏人)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暝,不得火,催之急,(广记引作督迫颇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之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太平广记二百五十八》

翻译:

有个人晚上突然得了重病,就叫仆人拿火石取火。这天晚上特别黑,仆人找不到火石,这个人就很着急的催促仆人。

仆人很生气的说:“你责备我也太没有道理了,今天晚上黑的漆一样,你为什么不拿火把给我照明,要能够找到钻火用的工具,然后就容易得到火了。"

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说:"责备人应当讲究方法才行。”

这跟达文西发明的“太阳能手电筒”有一拼。

“烂肠而死”原文:

赵伯公(类林作翁)为人肥大,夏曰醉卧,有数岁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子八九枚内脐中。既醒,了不觉;数曰后,乃知痛。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乃命妻子,处分家事,泣谓家人曰:“我肠烂将死。”明曰,李核出,寻问,乃知是孙儿所内李子也。《太平御览三百七十一》

翻译:

赵伯公身体长得肥胖,夏天喝醉了酒仰卧在床上,他几岁大的小孙子爬到他的肚子上去玩,

朝他肚脐眼塞了八九枚李子,赵伯公喝醉了,没感觉到。

过了几天后,他感觉到肚子疼了,李子已经腐烂,流出汁水了,他以为肚脐坏了,吓得要死,赶紧叫妻子来安排后事,他哭着对家人说:“我的肠子烂了,快要死了。”

第二天,李子核出来了,问过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孙子干的好事。

“女身”原文:

伯翁妹肥于兄,嫁于王氏,嫌其太肥,遂诬云无女身,乃遣之。后更嫁李氏,乃得女身。方验前诬也。《类聚杂说十》

翻译:

伯翁的妹妹比他还胖,嫁到了姓王的家里,但是她夫君嫌她太肥,污蔑说伯翁妹妹不是处,女,就把她赶回家了。

后面伯翁妹妹又嫁给了李氏,李氏拿下一血,才知道她还是处,女,之前是被王氏诬告了。

这个段子应该是暗指前夫王氏性能力不行,所以诬赖伯翁妹妹太肥。

“家富性啬”原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太平广记一百六十五》

翻译:

汉朝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富裕,但是非常吝啬。穿的衣服很粗糙,吃也只吃蔬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快半夜了才睡觉。细心经营产业,积攒钱财从来都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钱。

如果有乞丐向他乞讨,不得已的时候,就回屋里拿十文钱,然后从房间往外走,走几步就减少几文钱,等走到门口,只剩一半的钱了。他心疼的闭上眼,把钱给乞丐。然后反复叮嘱乞丐:“我把家里的钱都给你了,你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免得其他乞丐都跟你学,来问我要钱。”

不久以后,老头就死了,因为没有后人,所以他的所有财产,都上交了国库。

这个是讽刺吝啬鬼的

此吾天性也”原文:

沈珩弟峻,字叔山,有名誉,而性俭吝。张温使蜀,与峻别,峻入内良久,出语温曰:“向择一端布,欲以送卿,而无粗者。”温嘉其能显非。又尝经太湖岸上,使从者取盐水;已而恨多,敕令还减之。寻亦自愧曰:“此吾天性也!”《太平广记一百十五六》

翻译:

沈珩的弟弟沈峻,字叔山。有名誉地位,但很节俭、吝啬。张温出使蜀国。临行前向沈峻告别,沈峻到里屋待了很久,出来后对张温说:“我想找一块布料送给你,但是没有找到质量差的粗布”。张温称赞他诚实不加隐瞒。

还有一次沈峻经过太湖岸边,叫随行的人去取盐水。过一会儿他觉得多了,叫人逐渐减少。他惭愧地说:这是我的天性啊!

明吾不惜,惜所与耳”原文:

姚彪与张温俱至武昌,遇吴兴沈珩于江渚,守风粮尽,遣人从彪贷盐一百斛。彪性峻直,得书不答,方与温谈论。良久,敕左右:倒盐百斛着江水中。谓温曰:“明吾不惜,惜所与耳!”《太平广记一百六十五》《太平御览八百六十五》

翻译:

姚彪和张温都来到武昌,碰到了吴兴的沈珩在江边,等适合行船的风势,沈珩的粮食吃完了,派人向姚彪借一百斛的盐。

姚彪性格耿直,拿到借盐的书信后,没有立即答复,继续和张温聊天。过了好一会之后,命令旁边的手下,向江里倒掉了一百斛的盐,然后对张温说:“我不是可惜盐,我就是不想借给他。”

因为沈珩的弟弟沈峻,吝啬的名气太臭了。

“合葬”原文:

吴国胡邕,为人好色,娶妻张氏,怜之不舍。后卒,邕亦亡,家人便殡于后园中。三年取葬,见冢土化作二人;常见抱如卧时。人竞笑之。《太平广记三百八十九》

翻译:

吴国的胡邕,为人比较好色,娶张氏为妻子,十分爱怜,不忍分离。后来张氏死去,很快胡邕也死了,家里人便把他们葬在后园中。

三年后把他俩取出来,再次埋葬(可能是捡骨葬),看到坟墓里面,两个人好像是在抱着睡觉一样,人们都嘲笑他们。

这个不好笑,有点感人,可能是说当时老百姓嘲笑他们这个姿势不雅把。

“谴妇”原文:

平原陶丘氏,取渤海墨台氏女,女色甚美,才甚令,复相敬。已生一男而归母丁氏,年老,进见女。女既归而遣妇。妇临去请罪!夫曰:“曩见夫人,年德以衰,非昔曰比。亦恐新妇老后,必复如此!是以遣,实无他故。”《太平御览四百九十九》

翻译:

平原县有个陶丘氏的男人,娶了渤海墨台氏之女为妻,女的长的很漂亮,才艺也过人,夫妻俩互相尊敬,感情很好。

后来他俩生了个男孩,夫妻俩就一起回娘家了,陶丘氏一进门看到岳母年老色衰,心情不高兴。回来之后,就要把老婆赶回家。

妻子临走前问丈夫自己有什么错,陶丘氏说:“我看到你母亲,年老色衰,比以前差远了。也怕现在年轻的你老了以后,肯定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赶走你,没有其它原因”

吴人设笋”原文:

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轣辘,欺我如此!”《笋谱下绀珠集十一》

翻译:

蜀汉有个人到吴国去,吴人请他吃竹笋,汉人觉得挺好吃的,问吴人这是什么,吴人说是竹子。

汉人回去以后,把床上的竹溪拿去煮,但是煮不熟,也不是那个味,于是他对妻子说:“吴国人太坏了,竟然如此欺骗我”

与伧人同死”原文:

吴人至京师,为设食者有酪苏,未知是何物也,强而食之,归吐遂至困顿。谓其子曰:“与伧人同死,亦无所恨;然汝故宜慎之。”《太平御览八百五十八》

翻译:

一个吴地人士到了京城(洛阳),到人家做客,桌子上有酪苏(羊奶制品),吴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被硬劝吃了一些,但是消化不良,回去后就吐了,吐到的精神都萎靡了。他和儿子说:“我要和北方佬(伧人)同归于尽了,倒也没啥遗憾,但是你以后要注意。”

吴人估计是“乳糖不耐受”,吃不惯酪苏,他以为北方人是下毒害他,但他们都吃了酪苏,所以说是同归于尽。

人言不可皆信”原文:

南方人至京师者,人戒之曰:“汝得物唯食,慎勿问其名也!”往诣主人,入门内,见马矢,便食之;觉恶臭,乃止步。进见败屩弃于路,因复嚼,殊不可咽。顾伴曰:“且止!人言不可皆信。”后诣贵官,为设?,一引作馔因见视曰:“汝是首物,一引作戒故昔物且当勿食。”《太平御览六百九十八又八百五十一》

翻译:

有个南方人到了京城,人们告诫他说:“看到东西了,直接吃就行,千万不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了!”到主人那,进入门内,看到马屎,就吃了;感觉恶臭,于是止步。进去以后,又看到破麻鞋丢在路上,于是又嚼,实在是咽不下去。于是对同伴说:“停一下!别人说的话,不可能都相信啊。”后来拜见高官。(为设?:这句实在不知道什么意思)

“火中救物”原文:

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枪,误出熨,便大惊怪。语其儿曰:“异事!火未至,枪已被烧失脚。”《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七》

翻译:

太原有家人夜里失火,他赶紧救出一些东西,想要救出一杆铜枪,结果误救出了熨斗,便感到十分奇怪。和他的儿子说:“怪事,火还没烧到这呢,枪已经被烧掉了脚。”

“善治伛者”原文:

平原人有善治伛者,自云:“不善,人百一人耳。”有人曲度八尺,直度六尺,乃厚货求治。曰:“君且○。”欲上背踏之。伛者曰:“将杀我!”曰:“趣令君直焉知死事。”《续谈助四》

翻译:

平原县有个擅长治疗驼背的人,他自己说:“治不好的,一百个人里只不过一两个而已。”

有个驼背很厉害的人,带着很多钱来找他治病。

他说:“你面朝下躺下来”,然后就打算踩在驼背人的后背上。

驼背的人吓死了说:“你这要踩死我了。”

治驼背的人说:“我只管治好你的驼背,哪知道你死不死。”

“药方曲名”原文:

某甲为霸府佐,为人都不解。每至集会,有声乐之事,己辄豫焉;而耻不解,妓人奏曲,赞之,己亦学人仰赞和。同时人士令己作主人,并使唤妓客。妓客未集,召妓具问曲吹,一一疏着手巾箱下。先有药方,客既集,因问命曲,先取所疏者,误得药方,便言是疏方,有附子三分当归四分。己云:“且作附子当归以送客。”合座绝倒。《御览五百六十八》

翻译:

某甲是一个有地位的家族的家奴,为人对很多东西都不了解。每当有聚会,有音乐演奏方面的事,他自己都很犹豫的样子,不知道怎么办,又以不懂音乐为耻。歌伎弹奏音乐,其他人说弹得好,他也跟着别人说好。

当时有人请他作为宴会的司仪,同时让他请歌伎表演。歌伎、客人还没到齐,他就问歌伎都要表演的曲子。歌伎们写好曲名,随手放在手巾箱下,然而手巾箱下原来有一个药方。

宾客已经到了,于是问所要表演的曲子。某甲错把药方当做是曲子的名字,便说这个是曲单:附子三分,当归四分。某甲说:“下面歌伎将弹奏‘附子当归’来欢送各位客人!”众宾客为此喷饭。

“助丧礼”原文:

有人吊丧,并欲赍物助之,问人:“可与何等物?”人答曰:“钱布谷帛,任卿所有尔!”因赍一斛豆置孝子前,谓曰:“无可有,以一斛大豆相助。”孝子哭唤奈何,己以为问豆,答曰:“可作饭!”孝子复哭唤穷。己曰:(广记引作孝子哭:孤穷奈何?曰)造豉。孝子更哭孤穷曰“适有便穷,自当更送一斛。”《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有个人要去吊丧,并想要送些礼物帮助他们,向别人打听可以送些什么东西。

别人告诉他:钱、布、粮食或绸缎,不管任何东西,只要你有都行。

于是送去一斛大豆,放在孝子面前。他对孝子说:没有可以拿的,送一斛大豆帮帮你吧。

孝子哭述说我可怎么办。

那人以为是问豆子,他说可以做饭

孝子哭述说我这么孤单穷困,可怎么办。

那人说:你可以做豆豉。

可孝子还哭又孤单又穷困。

那人道:是相当穷困。又送来一石大豆。

盐故不碱”原文:

人有所羹者,以杓尝之,少盐,便益之。后复尝之向杓中者,故云盐不足。如此数益升许。盐故不碱,因以为怪。《太平御览八百六十一》

翻译:

有个调制羹汤的人,用勺子尝汤汁,觉得盐放少了,就加了点盐。

然后再尝“原来”勺子里的汤,又说“盐不够”。

又这样来回了几次,已经加了近一升的盐,还是不咸,他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

现在抖音上还有人拍这个段子,这都快两千年前的套路了。

偷肉”原文:

甲买肉过都,入厕,挂肉着外。乙偷之,未得去,甲出觅肉,因诈便口衔肉云:“挂着门外,何得不失?若如我衔肉着口,岂有失理。”《太平御览八百六十三》

翻译:

某甲去买肉,在路旁一厕所前停下来解手,把肉挂在外面。某乙看见,把肉偷走了。还没来得及走远,甲已经走出厕所,抓住乙,问乙是否看见有人从厕所旁拿走了他的肉。

乙恐甲识破,早把肉衔在嘴里,不耐烦地说:“你真是个笨蛋!把肉挂在门外,哪能不丢?如果像我这样,把肉衔在嘴里,岂有丢失之理?”

“谁杀陈他”原文: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唯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者?甲良久对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是谁杀?于是太怖,徒跣走出,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便以死事见访,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太平广记二百六十》

翻译:

某甲想要去拜访县令,问手下的人说:县令有什么喜好?

有一个人答道:喜欢《公羊传》这部书。

后来去拜见县令,县令问:你读过什么书,

他答道:唯独研读过《公羊传》。

县令又问:谁杀的陈他?

某甲过了很久才答道:我平生实在未曾杀死陈他。请您查清错误。

县令听了后再戏弄他道:你没杀陈他,请问是谁杀的?

某甲更加害怕了,光着脚丫子便走了出来。

有人问他什么缘故,他大声说道:一见县令,便拿杀人的事来追问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了,遇到赦免当然就赶紧出来了。

外学归”原文: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过于秦康。”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某人的父母都在世,外出学习了三年回来,舅舅问他这三年学习有什么收获,并说一说久别父亲有何感受。

他回答说:对舅舅的思念,超过秦康(秦康公的舅舅重耳逃亡在外,后来穆公召他回来时,太子秦康公送他至渭阳并写诗叙别。后人以渭阳表示舅甥)。

接着父亲一一列举了他的不是,并问道:你学了半天有什么用呢?

他回答说:小时候得不到父教,所以学业没有长进。

啮鼻”原文:

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甲与乙打架,甲咬下了乙的鼻子,官吏正想要给他们断案,甲却说是乙自己把鼻子咬掉的。官员说:人的鼻子在高处,而嘴在低处,怎么能够咬到它呢?

甲说:他是踩在床上登高了咬的。

行吊”原文:

伧人欲相共吊丧,各不知仪。一人言粗习,谓同伴曰:“汝随我举止。”既至丧所,旧习者在前,伏席上,余者一一相髡于背;而为首者以足触詈曰:“痴物!”诸人亦为仪当尔,各以足相踏曰:“痴物!”最后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痴物!”《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几个粗人想要一起去吊丧,可是都不懂得吊丧的礼仪,其中一个平时粗鲁的人,对同伴们说:你们都随着我做就行了。

到了办丧事的人家后,粗鲁的人走在最前面,趴在席子上,其余的人也随着他依次趴在后面,粗鲁的人用脚蹬了后边的人一下骂道:蠢物!大家都以为礼节就该是这样,每个人都蹬了一脚后边的人道:蠢物!最后边的人靠孝子比较近,也蹬孝子一脚说:蠢物!

痴婿”原文:

有痴婿,妇翁死,妇教以行吊礼。于路值水,乃脱袜而渡,惟遗一袜。又睹林中鸠鸣云:“○鸪○鸪!”而私诵之,都忘吊礼。及至,乃以有一袜一足立,而缩其跣者,但云:“○鸪○鸪!”孝子皆笑。又曰:“莫笑莫笑!如拾得袜,即还我。”广记二百六十二

翻译:

有个傻女婿,岳父去世,妻子教他怎么吊孝礼。路上遇河,就脱袜子蹚过去,可是不慎丢了一只袜子。他又看到林子里的鸟在鸪鸪鸪地叫,他就默默地背诵鸟的叫声,把吊孝的礼节都全忘光了。

到了灵堂,他用穿着袜子的那只脚站地,缩起来光着的脚,只是说:鸪鸪鸪鸪!孝子们也都笑了,可他还说道:别笑别笑,如果拾到袜子,就快点儿还给我。

羊踏菜园”原文:

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脏神曰:“羊踏破菜园!”《绀珠集十三》

翻译:

从前有个常吃青菜的人,一次吃了羊肉后,梦见五脏神说:“羊踏破了菜园”。

后人以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称为“羊踏菜园”。

本人水平有限,翻译有错误,请指正。

我是王公侯,我会经常分享幽默方法,搞笑历史人和事。

点个赞、关个注、下次更新不迷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1,552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666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519评论 0 33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180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0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34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81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4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35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67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1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17评论 3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7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5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4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37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