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了解了不少相关写作知识,尤其在报名了汤小小写作班的点评提高班之后,观点和技巧接触了不少,也记录了很多笔记,但是感觉头脑中零乱的东西很多,需要及时复盘整理。
现在就将我所学到的所有写作知识作一个总结,也算是个分享,用以理清思路,更进一步。
1.初谈写作
有人把写作看得很高深,觉得自己就是不会写,写不出来。
其实,只要是会说中国话的人就都具备写作的潜力,区别是一个用嘴去说,一个是用笔头记录下来。
老师用游泳来比喻写作。
第一阶段是教练教你怎么呼吸怎么游。也就是写作的基本套路和格式。
第二阶段是自己下水练习。因为初入水,不习水性,不知深浅,看见别人游的好就焦虑。
第三阶段是经历过数次呛水以后,能够闭住嘴,沉下心慢慢练习。这个阶段是提高阶段。
第四个阶段那就厉害了,不但在水里游刃有余,而且花样百出。这就相当于是大神级别了。
用游泳这个比喻十分的形象。老师还把写作分了几个层次。
第一层是是掌握套路。
第二层是观点成立,主题明确,故事凝练,逻辑清晰。达到这个要求,可以说自己就上了一个大台阶了。可以自称自己是,自媒体作者了。
第三个层次又到了一个比较难跨越的瓶颈期。因为这会儿需要你不断的看书,学习,厚积薄发,掌握事物,运行底层逻辑。这样你写出来的文章有深度,有思想,有内涵。
曾经有位自媒体作者为了写一篇10万加的人物稿,翻阅了整整一部很厚的人物原型小说,还在网上down了数篇关于该人物的论文,这才写出了阅读量可观的文章。
大号的读者都是有思想,有文化的群体,想要征服他们,你首先得是一个有料的人,背后需要下大量的功夫。厚积薄发可是一点都不是盖的。
这就说到了新媒体文的实质了。
发展到现在,由于有些人的粗制滥造,为了博眼球,抢热点,人们开始反感新媒体文。
但其实新媒体文跟讲书稿,拆书稿一样都是把一些书里面系统的东西掰开了,揉碎了参在一个一个的小的故事,或者是热点里面,是适应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没有时间阅读而提供的便利。
新媒体文里所蕴含的一些道理,一些感悟和分享都是从原有事物的底层逻辑中抽离出一部分化为碎片展示给读者看。
里面又加入了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是一种艺术的再加工,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
再说说第四个层次。到了这一层,你就真的是大v了,你打造了个人品牌,独树一帜,引领风骚,收入也是相应的暴涨。
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达到这个层次。
但这个阶段不是容易到达的,我听说像咪蒙之类的大号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出名的。
老师跟我们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来是做纸媒的,纸媒没落后才转到了自媒体。他们原来写文章就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只不过是转了一个平台而已。
足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不要轻易跟别人比,自己一步一步走才踏实。
既然新媒体文是写给读者看的,那就一定要避免自嗨式的写作,自媒体作者就是一个职业,而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你的产品,是你的品牌形象,所以要充分考虑给顾客的体验。
读者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看你的文章?除了消遣以外,他们更加趋于理性,他们想获得启发,懂得道理,找到方法,发泄郁闷。
懂得了这些,我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2.新媒体文的套路
一听到“套路”这个词,我内心无比反感。
这不就是个局吗?怎么能衬托出我的高雅艺术呢。我可是小文青呀,文学是我的梦想,什么时候写作都成了套路了。
可随着我对新媒体文章的了解,我不仅不反感,而且愿意跟着套路走了。
老师说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练武功的人一开始都是在跟着套路来练,慢慢的,练的好了,就会化有形为无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必须走的过程。总得先知道方法,才能往前走吧。
简单说,套路就是分为四个或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用热点新闻点出主题,简单评论;第二个和第三个部分找出跟案例相同主题的故事,再评论提升主题;第四个部分,是方法论,也可以是故事;第五部分,评论提升结尾。
其中要有金句的加持,不必多,但必须亮眼。
简单来说,可以是故事+故事+故事+评论;或者故事+评论+故事+评论。
有了这个模板,等于骨架就出来了,接下来就可以有血有肉了。不过血肉阶段才是最难把握的。
3.素材来源
1.画家画出的第一幅画,90%以上都是自画像。
弗兰纳莉.奥康诺说:“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素材可写。”
所以,自己的经历就是最重要的素材,可以从回忆中吸取灵感,这是素材最初的来源。
2.身边人的经历。
比如父母,孩子,亲朋同事,甚至是自己内心感受,眼所目及,耳朵听到的,都是素材。留心处处是皆可用。
如果写育儿文则可以平时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闪光点或不好的地方,或者行为,作为自己的素材经验积累。
但是为了避免他人隐私,一定要把私人信息全部“洗”掉,让人认不出,千万不能直接来用。
3.追热点。
关注各样新闻,娱乐影视节目不可避免,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
平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收集整理。
可以做为素材的可以是故事情节本身,影视剧背景材料,人物台词,事件本身。
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素材来源的是网友留言和评论。所谓“最好段子手在民间”。有时候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做标题。
4.读书。
有一个故事。季羡林的学生问他,
“论文憋不出来了怎么办?”
他话糙理不糙的来了一句,
“水喝多了,自然就有尿了。”
一句话道尽写作的根本。没有无源之水,积累才是硬道理。
书评,读后感,讲书稿,书中观点,书里的某句话,书中人物经历等等都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
只有读书才是最快的捷径,可以提升你的思想深度和逻辑性。
大号咪蒙在成为大V以后,仍然带领员工每日背诵诗词,提升语感。
如果不读书,迟早是无源之水,早早枯竭。
5.朋友圈里的文字和图片,做的事,转发的内容等等也是素材的一个来源,需要用心去收集。
6.可以多看看大V的文章,用他们提炼出的观点再重新构思组织语言,或从反方向论证,经过反复锻炼,找到突破点。
说到这里,可以从大V借鉴的,就是你首先要勤思考,从读者感受,爆文优点,自己的差距来看,比较爆文选题,结构,故事,观点到底好在哪里。
经常这样思考,再动笔操练,慢慢磨自己的笔头,久之必然进步。
另外,他人文章中引用的一些名人案例,触动你的观点和金句也可以拿来作为素材。
但一定记住,不能洗稿和照抄,要注明出处和来源。
4.评论
故事前后的评论起到衔接过渡和点亮观点的作用,也可以是用金句,名人名言来点亮。而文章结尾的评论一般有三种形式:
1.可以先分析故事和案例,然后列举出几条正确的方法,再一两句话评论回到观点;
2.以名人名句或心理学金句开头,再正面或反面议论一下观点,最后一句话再次强调观点,给出结论;
3.数据或金句开头,再一两句话分析,再排列两个到三个同类名人故事或略述一个短故事,最后两三句话回到观点。
除外结尾给出的三个方法论,新媒体文的特点是每个故事下的评论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点题即可。
5.结尾
整篇文章都是在给结尾做铺垫,是起到升华的作用。常见的方式有:
1.给出方法,常见于育儿号或鸡汤文;
2.反转。一般见于文案或新媒体故事,是个神转折;
3.强调性结尾。见于观点文,用短故事加结论的方式,用以强调升华观点;
4.分析总结。给出数据,分析,总结全文,最后一句话概述。
6.如何提高上稿率
能够写出一个完整的新媒体文,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要进入产品销售阶段了。怎么能让你的产品有个好销路,还要多多学习。
首先是标题要亮眼。可以多研究大号标题,记得多了,感觉就有了。
追热点要快,因为热点是有时效性的。选题避免老套,可以多看,多写,多思考,列出10个方向,锻炼敏锐度。
注意观点要正能量,要跟紧形势,知道读者需要什么,站在读者角度看问题,能共情,戳中他们的痛点,牵动他们的情绪。
穿插的金句要朗朗上口,过目不忘,有哲理,这会给文章高大上的感觉。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用名人名言,俗话说:金句不够,名言来凑。
注意文章排版,每行字数不能过多,要短平快,长短句结合。
受众广,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逻辑清晰,条理清楚。有人说,写文章就像排兵布阵,作者就是将军,运筹帷幄,谋篇布局,局布得好,自然就能打个胜仗。
7.常见问题
观点不成立,主题跑偏。写之前要列提纲,捋清楚主线,每个段落要写些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语言罗嗦,逻辑混乱。写完后要修改,回看,只要不影响主题全部删除,也可以让别人帮你看问题。
评论不到位。除外自己多学多看,多分析,或者套用,也可以找名人名言等金句代替自己的观点。注意一定要联系到读者身上。
如果在写的时候有了其他无关主题的想法,可以先记下来,但不要写进去,可以再另外成稿。
找例子时,只需要把跟自己主题相关的部分加入进来阐述即可,不需要所有都加进来,要详略得当,找到重点。如果选题太大,则需要选择小的切入点。
如“婚姻”,这个是大选题,里面的切入点有很多,如门当户对,彼此尊重,爱和忍耐等等。
8.谈谈灵感
有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作家李敖说:作家不能只在有灵感的时候写作,就像性工作者不能有了性欲才去接客。
灵感是什么?在很久以前,这个词是个宗教用语,本义是“神的启示”。之后引入文学,专指突然爆发的豁然贯通,文思泉涌。
但是灵感不是突然而发的。我们每个人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有很大的信息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美丽的文字,如果不是刻意记录,我们就会听之任之,过后就忘。
而且,写作需要长期积累,刻意练习,有人这样说:
“一个人是否产生足够的灵感,取决于大脑中信息输入量。”
也就是说,除了用感官记录日常,多看书,多思考,勤输出,功夫下得足,灵感就会频频出现。
灵感=知识+思考+想像。
为什么苹果砸到牛顿头上,牛顿就发明了万有引力,而砸到普通人身上,大概他只会恨恨地骂一句:“真XX倒霉”吧。
养成每日输出的好习惯,灵感就会源源不断的敲你的门。
而当灵感突然来时,一定要随时记录,免得过后稍瞬即逝。
9.写作是一辈子的马拉松
有人说,写作就是一项漫长的马拉松赛,输赢就两个字:坚持。
作家叶兆言说:“我的写作诀窍就一个字,熬。”
要想进写作的门,先写个10万字再说,而叶兆言则放言,写作需要100万字来打底,否则一切免谈。
写作是一个孤单的旅程,一个人默默地在电脑前与文字为伴,青灯佛语,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远离喧嚣,洞穿世事。
甚至有人比喻,作家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犯人,关在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单写作,不知疲倦。
写作初期容易,信马由缰,像在白纸上涂鸦,一旦日久,会感觉到了瓶颈,无力再写,脑中像被榨干,不容易坚持。
叶兆言坚持了5年才有了成就,而作家余华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退稿,所有名人的过去都是充满了辛酸。他们的成功,源于坚持两个字。
我要给自己立下目标,找到自己的节奏,在固定的时间写作,长久坚持。
其次就是要接纳自己,有的人天生腿长,跑得快,不要跟别人比,不要眼红,努力提升自己。
现在我坚持写作应该有2到3个月了,21天的习惯早已养成,现在每天不写点什么,就觉的今天缺点什么。
叶兆言说:“我一直认为,写文章,写好写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完”。也就是老师常说的先完成再完美。
关于这一点我确实做的不好,在没灵感的时候,就写不下去了。这时候,我需要逼自己一把,硬着头皮也要写下去,而且尽量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光要有字数,更要刻意练习。
好了,总结了这么多的干货,花了一些天整理,总算把自己的思路捋顺了些。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勤于实践了。
写作这条路,道远而路坚,却是给我改变最刻骨,让我人生更幸福的捷径。要说我这一辈子唯一不后悔的决定,就是走在写作这条路上,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