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D是近一两年来的新热潮,面对新事物的产生,颠覆了我的很多认知,甚至是焦虑,特别是作为当代教师,面对ChatGPD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周六聆听了“ChatGPT与未来教育”各位专家的分享,我找到了答案,特别是李政涛教授分享的面对ChatGPD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收获颇多,现将其思想分享如下:
一、如何定位ChatGPT的性质??
能够与人类对话的“聊天机器人”:
既是“筛选者”和“搬运者”
也是“分析者”、“生成者”和“创造者”
二、如何理解ChatGPT的价值?
是危机或威胁吗?ChatGPT,成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新的智能竞技场和智力搏击台。是机遇或良机吗?在危机和机遇中,机遇更重要!
第一,这是一次重构人与机器关系的机遇。
变化1:人机关系性质的迭代升级了
ChatGPT的角色不只是工具,也是对话伙伴。
变化2:人类成为ChatGPT教育对象的同时,机器也需要受教育了
ChatGPT成为人类教育的对象:由人类通过编程等方式,对机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改变,让其正向助推人的成长与发展,这带来智能时代教育的重大转向
变化3:需要重新理解“人”了
对于人的认识,以兽性、神性等为参照系,在人与动物、人与神的比较中展开。在智能时代,机器成为理解人性、洞察生命的新的参照系,人与机器的比较反复出现。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一个古老但常新的问题再次浮现:人是谁?以及,人为什么活着?ChatGPT引发的最大危机,不是职业,而是人本身。化解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创造性地实现一种转化:把人机对话的过程,变成人类生命自我超越、自我进化的过程。
第三,这是一次打破替代思维,走向共生思维的机遇。已有的惯性思路:
来自于“替代焦虑”。受困于“替代思维”,根源是二元对立式的思维习惯: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与机器对立起来,触目所及的自然是“竞争”、“对抗”和“冲突”,结果把二者变成了“谁替代谁”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如何让人机关系:
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长”;
从“单向进化”到“双向进化”;
从“单向超越”到“双向超越”.....
形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你追我赶”的共生格局?
第四,这是一次理解人师存在价值的机遇。
尽管教师不可能被ChatGPT这样的机师所替代,但人师的部分角色、职能或作用,如设计课程、知识搜索、课堂模拟、语言翻译,作业测评等,被机师所代替,让教师去做只有“人师”才能做的事情,发挥人师才有的所能:
培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意义、思维与情感、意志与勇气、奋斗与进取、反思与自省、创造与创新.......
第五,这是一次促进教师能力重塑的机遇。
教师职业本身不会被ChatGPT取代,但并不表明所有教师都会安然无恙:那些“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是随时可能被淘汰的“高危人群”,这些教师的命运,不是被替代,而是被淘汰。在ChatGPT的步步紧逼下,教师如何绝地反击,才能绝处逢生?
三、直面ChatGPT,教师最需要哪些本领?
第一大本领,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当ChatGPT进入课堂,形成复杂的对话关系:
“生-机对话”
“师-机对话”
“师-机-生”或者生-机-生的对话。
如何让对话具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
通过具体挖掘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为学生丰富对技术工具的理性认识,掌握与机器对话的路径和策略,提供唯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获得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提升只有在人机对话中才可能生成与发展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最终学会在人机聊天对话中学习和成长。教师将人机对话的育人设计引入教学设计,来干预、引导课堂上的人机对话过程,实现这一特殊育人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大本领,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
有了ChatGPT之后,重新思考: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能力最为关键”?
以ChatGPT作为新尺度和新标杆:什么知识和能力可以不用教了?
基本准则:凡是人工智能擅长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凡是人工智能不擅长或者无能为力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多教或重点教。
记忆型、计算解题型、考试训练型的知识与技能不用教了。ChatGPT是考试训练的天敌,最擅长记忆和计算,在它面前,那些牺牲了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换来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不堪一击。
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向那些人工智能无法或不能替代的知识和能力,如价值观、高阶思维,好奇心、想象力与审美力等。这预示着,当下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新课程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同样需要以ChatGPT为新视角和新准绳,重新加以解读、设计、实施和评估。
它着重提醒我们,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育,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与尊严;
更加注重改变思维与提升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创造思维,以及编程思维、模块思维等智能时代最需要的思维能力;
更加注重情感的学习,机器可以模拟情感的各种表达方式,但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真实的情感世界;
更加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机器永远不会疲惫,从来不会真实地感受到挫折、沮丧和绝望,然而,这反而是人生的常态,为此特别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第三大本领,善于与作为机师的ChatGPT协同育人。
人师与机师共同进课堂,同上一节课,已经成为现实。
人类课堂自此变成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位一体式课堂。
由此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要求:
要有和ChatGPT协同育人的能力,“人机协同育人力”。这种协同,不再只是人与工具的协同,而是两类智能的协同,是两类主体或两类人的协同:人与机器人的协同。
这种协同的交互性、生成性及其复杂性亘古未有,对于教师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实质上的协同育人共同体里,人师如何主动展现并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育人能力,同时牵引或带动机师协同育人的能力,都是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新本领。不论什么本领,都意味着教师亟需在和ChatGPT的直面对话中,同步完成自我智能、自我生命的进化升级,唯有如此,地球上的“人类”教师,才能在ChatGPT时代绝处逢生,进而稳如泰山...
听了李政涛教授的分享,面对ChatGPD多了一份认识,多了一些坦然,但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多的是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新时代、新要求、新挑战、面对ChatGPD要找准定位,练就新本领,教师才能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