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移民或定居澳洲,他们一般一边融入当地文化,为了生存及表现对当地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一边还保有自己的中国文化部分,毕竟,中华家国文化才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最终归宿,也是华人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源头。
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必然会带来基于各自中西文化背景的文明冲突,很多时候会让我们这些新移民陷入深深的纠结与挣扎。
这一方面的纠结与挣扎,对中国女生找老公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做真实的自己?自由高于一切?”但是似乎也没有办法放得那么开。必须学会给未来的老公做饭?赚钱不能比老公多?还要随时保持漂亮?还是能撒双人字拖,到处席地而坐?
中国男生:“感觉你的直率和单纯似乎更适合澳洲男生!”澳洲男生:“你为什么不回国找中国男生?”如此等等,是不是也是很多中国女性新移民的心头痛?
我是湖北武汉人,颜值普通,属于顺眼、学霸、可爱型,定位土澳布村8年,TR(写文章的当时,哈哈,2017年),三十而立,待嫁型。在这里分享通过自己交友经历总结出来的对交友途径的认识,希望也能给处于尴尬年龄、尴尬地点、尴尬身份、尴尬工作状态的来自中国的单身女性新移民、待嫁女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背景陈述:刚刚参加了国内“韩梅梅”、“李雷”的婚礼,及澳洲语言班“7兄妹”最小弟弟在Hope Island教堂的马车婚礼,被虐狗的同时,没有抢到婚礼花束。
到今年2017年5月,武汉、澳洲所有好友状态为“凡女生必生、凡男生必结”。一心都在太阳狮子座“家和万事兴”和上升射手座“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之间徘徊的我也有点着急了!
于是,我也毅然走上了交友相亲的不归路。
No.1 相亲途径,参加朋友婚礼等朋友介绍途径
你懂、懂你的朋友介绍的朋友最靠谱。接下来相信很多女生和我一样,在澳洲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在“不会开车就没有脚”和“不自己做饭就没吃的”的各村逆境中练出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能力。这时候,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你已具备当今东西方都欢迎的,值得自豪的能力。
No.2 相亲途径,进军国际化大都市——悉尼!
澳洲那么大,人口那么少!不要越跑越荒,除非你就是想单身。于几个月前,基于道听途说,外加自己去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查证,外加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我毅然决然地、再次踏上进军大城市的征程。
来悉尼,定居悉尼!发现到大城市真的开心快乐了许多,工作机会也多,重点是帅哥人数陡然增多。从统计概率上来讲,碰到适合的sole mate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No.3 相亲途径,相亲网站
我和我的单身狗朋友推荐的女的相亲网站依次有,百合网(中国)、tinder(澳洲)、爱情公寓(台湾)、探探(中国)、gumtree兴趣爱好交友小组(澳洲),现在也有抖音(也有人联系我....)......
微信摇一摇及ehamonie实验失败,前者证实确实不礼貌的一夜情邀请比较多,后者我花了一周时间回答了200个问题才算完成了1/5。一共回答了1000个问题后,收到了第一个联系的match男生。又问了我5个问题,接着还得选5个问题问回去,来去了多次还是看不到对方的头像,着急呀!
对于是不是找炮友的问题,朋友说微信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传说是炮友app而将其卸载,后面人家成为了华人第一社交软件,可见还是要给聊天类社交app一个机会吧,大数据说很多相亲都是远距离社交朋友推荐的,而非亲朋好友。聊天软件就是之一吧。你都不开始怎么知道他全都不好?小编自己后来就是从聊天开始、约见面吃饭、玩开始的。
No.4 相亲途径,去夜店!
曾经和一个室友的澳洲爸爸的对话。澳洲爸爸:“你最近工作不忙,没去找找男朋友?”我:“毕业很多年了,除了校园,不知道去哪里找了。”澳洲爸爸:“对哦,你又不喝酒、又不去夜店,在澳洲怎么找得到男朋友?!”我:“一定要去夜店找么,没有别的途径?”澳洲爸爸:“没有了,哦,据说还有tinder。”我:“据说那是一夜情软件!”澳洲爸爸:“你知道多少伟大的爱情就是从一夜情开始的么?”我:“那成,还是去夜店吧。”
其实,咱中国新来澳洲的朋友真的不用反感夜店。个人觉得澳洲夜店文化就相当于中国的KTV文化,是澳洲本地人人人都去的地方,并不是中国那种不良妇女才去的地方哦。不过,最好3个以上女生结伴儿,或者有男生陪伴,还有酒杯一定要随身。我有个男性朋友,曾经在夜店被下药,还好这个男生本来就是夜店王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就是他分享给我的。他说,悉尼毕竟是大城市,不像布村,有些区域,一个人(不仅是女生)男生最好都不要一个人去。单身去的话危险系数立马提高50%。特殊情况遇到被下药感觉不适,排除方法为,把自己迅速关进厕所大号,不管自己身体反应如何,一直带到清醒,才开门放自己出去。
No.5 参加一些交钱的悉尼组织的适龄粉丝交友相亲线下活动
我自己原来找到的有一个叫Ido爱都,感觉因为他们有请来的孟非的、应该算是还可以算正规的,还有定期小活动,算悉尼规模大的了吧。还有看到抖音里面有个国内的小节目,叫“有一首歌”,不清楚是哪个城市的,街拍小哥哥小姐姐,直接介绍认识,如果我没有工作,还挺像做类似牵线人的,哈哈。其实如果自己有时间,挺想弄一个些兴趣爱好群的,比起那些“冲着PR”“有房没房”的太直白相亲方式,本人更喜欢“钢琴爱好小组”“陈奕迅粉丝团”的方式,从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起。真希望有专业的团队搞。
No.6 受犹太女科学家Any Webb的影响,参见
https://kuaibao.qq.com/s/20180525A1R1BG00?refer=spider
最近看了三十而已,比较不同意王曼妮的升舱找男朋友法,一直觉的保持初心,找与自己相似的人应该最幸福吧。再说,该碰到的躲都躲不掉。泰坦尼克号的男主也没有升舱就碰到女主了吧;摩根是在非洲看望灾区儿童的时候碰到的哈利王子。Two broken girl里面有一集住垃圾堆旁边小破房车追Max的其实是富二代。
最后,小编是用的大数据法于33岁成功找到志同道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