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的学习 古代没有录音手段,唐人的读音,我们今天怎么了解?古代有“韵书”留存到现在。韵书实际即是按韵部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编有《切韵》,在唐代该书被指定为“官韵”,被官方所认可,所以,逐渐为整个社会所接受。此书原本已经亡佚,但在它的基础上加以增补的有多种韵书,特别是北宋陈彭年所编的《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得以完整流传。现在一般认为,此书反映了唐代的语音实际,所以,今天把当时的语音系统称之为“广韵系统”。《广韵》的韵部共206个,按四个声调分开,平声57个、上声55个、去声60个、入声34个。由于唐人写诗叶韵更宽,即把相近的韵部合在一起用,根据唐诗用韵实际,南宋山西平水人刘渊、王文郁先后编成了专为作诗用的韵书,王本韵部106个,后来(一直到明清和现代)被诗家所广泛接受,称为“平水韵”。
平水韵106个韵部,包含平声30个、上声29个、去声30个、入声17个。每个韵部用一个代表字(相当于一个拼音字母)为名,如平声第一个韵部称为“东部”。“东部”中的“东”,人们又称之为“韵目字”。平水韵30个平声韵部,就相当于有30个韵母。上、去、入三个声调同此。详细的表如下: 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自然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这就是叶韵原本是与“韵”相关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广韵”还是“平水韵”都把“韵”与“声调”纠缠在一起,韵部分声调。的确如此,古人理解的“韵”是包含有声调的。这意思是,大概相当于ā、á、ǎ、à是属于分歧的韵母,它们之间互不叶韵。我们小时候读儿歌时,叶韵是不管声调的,新诗中一部分有韵的诗,也是不管声调的。但是,我们学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几点: 第一,叶韵不克不及凭现代汉语的感觉,在初学期,必须时常查“平水韵字表”。根据平水韵部来确定韵。
第二,在平水韵部中,平声韵部不克不及与其他韵部叶韵。如平声东部字,与上声董部、去声宋部、入声屋部是不克不及互相叶韵的。 第三,总结古今语音分合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平水韵。如真部中今天分化为in、en、un三个韵母,侵部也分化为这三个韵母,但真、侵两个韵部在平水韵中却相隔很远。再如元、寒、删、先四个韵部,在平水韵中,与覃、盐、咸三部也相隔很大,这七个韵今天却分别不清,那么,可以借助形声字表音的声符来归纳和总结各部的韵字特点,更好地理解古音。如果可能,还可通过学习音韵学,站在更专业的角度理解和记住平水韵。当然,音韵学是难度非常大的学问,学习诗词,不精通音韵学也没有问题。
综上可见,叶韵的道理很简单,规则很容易,但是具体落实起来,却很需要耐性,最好从网上下载一份“平水韵字表”,放在电脑或手机上,用搜索功能多查、勤查,逐渐熟悉各韵部,熟悉经常使用字。学诗词的第一个环节上,难度不大,但一不要怕烦,二不克不及偷懒。这时偷懒或者不耐烦了,后面的学习就更难以为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