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液,当脾虚就会运化不了水液,就形成湿;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身体湿重。艾灸五穴位可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所以,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祛湿。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夏季祛湿艾灸疗法,一起来学学吧!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但是针对脾虚引起的湿还需要从源头调理,脾虚的话就重点艾灸脾俞、足三里、丰隆穴。
店里有顾客常见症状:脾虚湿气重,伴有肩部关节问题。
【案例分析】脾虚湿气重艾灸调理
李女士 年龄:39
主诉:颈肩僵硬不适,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四肢酸困、乏力、大便粘、易心慌气短
诊断:脾虚湿气重、心气虚
调理方案:灸:神门、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为主,辅以疏通心经、心包经、肝经、脾经、胃经。
调理一周后客人睡眠质量逐渐好转,颈肩僵硬缓解,一月后脾虚湿气重的一些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两个月后上述症状消失,无心慌气短。
脾俞 血海 三阴交是首选穴位,又因脾与胃相表里,那么中脘穴 足三里也要灸灸,又因为命门之阳,为脾胃之母,脾之所以能健运,要得到肾阳之温养,所以脾俞穴 三阴交 足三里 命门穴为脾湿艾灸主穴。
下图为脾经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