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世念邦公(合浦六湖始祖)法号陈念八郎。她张二娘,今升一娘。生五子:智仁、智义、智礼、智德、智信。
按胡公序下,念邦公当为九十一世。大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年)六月,广西流寇侵扰广东廉州石康县。县令罗绅父子率众抵抗而双双殉难,石康县被洗劫一空,四民逃散,田地荒芜。至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里长赵绪呈请上司将石康县并归合浦县。至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有新民赖白见石康地广人稀,便呈请上司广招新民前来居住。于是廉州府韩都堂讳莺出榜,广招远方黎庶前来开垦。
大明弘治十八年乙丑岁与丙寅岁之交(1505年初),我祖陈念八郎公携妻挈子,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来苏里州试街瓦子巷迁来广东省城,祖妣外家张姓亦合家结伴前来。忽值四海不宁,边方不靖,继续向西而南下。至吴川县,张家之一部即落脚,一部随吾祖迁来广东省廉州府合浦县兴中里六湖垌(今广西合浦曲樟乡)落脚。张姓于排上定居,我祖则于九塘下村开基创业。当时福建大批移民来廉者均为客家人,又称新民。念邦公定居后刚四年,至正德四年己已岁(1509年),祖妣往吴川探亲而病故于外家,葬于吴川县四面岭,亥山巳向,壬丙分金。念邦公卒年不详,葬于六湖上垌东山境后岭,立已山亥向兼巽乾分金。至三世孙陈釭公(二房陈公五郎之子)时,欲将祖妣金骸迁回与念邦公合葬。不料因路途遥远,祭扫已废有年,而张家早已竖谋占,不准迁回。只好于祖坟之右埋下一,内置人(泥塑)一具以代妣骸,号称双坟。为祖妣金骸无归事,陈釭公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岁(1637年)曾两次往吴川呈状告官,先告于颜公案下,不决;再告于朱公案下审结,判曰:“陈张二姓,世代姆,二家甘允,周年同祭,不得一方强占,违者依律究治。”然而,事后陈釭公率家人前往祭拜,竟遭张姓族众绑架,施以酷刑,用马粪烧烟活活熏死,致使陈张二家结下冤怒。至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岁(1781年),长房、二房、五房捐修祖墓,启攒金骸仍各成件而黑燥光润。再迁高一丈二尺,改立巳亥正线。葬后风水师亦自悔有误。至道光年间,迁葬已六十一年,合族酌议,择辛丑年十一月初十日启视。见金骸尚全,可惜碎而略湿,俱无成件;祖妣泥塑亦湿而将碎尽。欲葬回初葬原冢,又恐元气已泄,故按初葬原冢再往上迁高一冢位,比原冢再深挖尺,见土色呈红,质坚如石,而上下左右皆无此土。迁葬师确认为风水宝地,且穴位准确无疑,于是欣然下葬,立巳亥兼巽乾分金。时为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年)十二月十二日卵时。届时,四房璋嘉庆一公因故迟到,遭长房乡钦公严词训斥,二人发生口角。庆一公一气走之,乡钦公断然宣布:“不准四房捐资组合尝共祭,唯其自祭耳。”按照古礼,每年进行春秋两次祭祀,春祭叫“蒸”,秋祭叫“尝”,后来“蒸尝”一词便成了祭祖基金会的特称,后又专指祖宗遗留下来的集体财产。
九十二世长房智仁公法号陈公九郎。原居九塘下村,业造东山境大冲尾、塘背板桥冲、桥子坑等处。后又有子孙分居豪屋。生三子:陈源一郎、陈深二郎、陈流三郎。1957年建合浦水库,塘背一支大部分迁往县内各地较集中的有十字路乡大楠木村、火甲村、乾江禁山村、五里亭塘排大队以及石康新安大队等处;小部分留居塘背一带高架山坡。豪屋一支早年有迁出公馆沙垠村的豪屋和田寮下,有迁防城县那屋背、娥眉月村,至今已二百余年,建水库时原豪屋大部分迁往闸口平坡和石康、西场、三合口农场等处,小部分仍留居原址高架山坡。公与妣杨氏同葬于甲江口。
九十二世二房智义公法号陈公五郎葬于大油滩早禾冲,妣温氏葬于大油滩旧村角岭上。为何兄为九郎而弟为五郎?这是道教门下的排序,非兄弟排行。智义公生三子钱、釭、钶。移居曲木、石井唇、湖洋背周围一所。子孙有分迁大廉秀村、白沙香草江,山心茅斜,六湖山口村,及南流江沿岸多处。
九十二世三房智礼公生三子:长子文周,次子文渊(传闻少年亡故),三子文桓。文周生章,章生五子:舜谟、禹谟、皋谟、周谟、召谟;文桓生三子:上明、上碧、上清。
上明公后裔迁闸利小水,灵山县和浦北宏学等处。上碧公住红背园,妣张氏,生一子廷甫,廷甫公生盛。廷甫公于明朝迁老广西猪笼村,子孙有迁居大廉江崩村、合浦龙门江等处。廷甫公葬于猪笼村旱坑岭,后因建校占用坟地而迁回大廉樟木角大岭脚安葬。上清公迁博白县松山、周旺。
九十二世四房智德公法号陈公十三郎,生一子,讳远,号宗源。子孙分迁东山境下王岭、塘背龙眼树下、璋嘉,老广西大角、下坝等处。璋嘉一支早年有迁居山心榄坝、创村、白沙两甲水、香草江和灵山碗窑、浦北钦州、防城、海南等多处。建合浦水库后,原居璋嘉的,部分迁居福成红旗大队,部分留居旧址。公与妣袁氏同葬六湖官塘头。九十二世五房智信公法号陈公十四郎,移居东山境大岭下。生二子:长子陈宁二郎,号景元;次子陈通三郎,号景亨。后裔分居东山境和官塘背、塘肚、鸦山、马冲上王岭、武石塘、山心黄泥塘、公馆山尾、广西佛塘、浦北塘滑冲、鸭屎逆、大角等处。公葬于石冲罗斗圈岭,妣温氏葬于三叉塘。建水库后六湖境内居住的后裔多迁居合浦清水江烂泥田和五里亭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