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买东西,本来说好的,只能选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可是刚买完贴画,她就想要奥利奥饼干。
妈妈坚决不同意,她开始讨价还价,妈妈烦了,开始蹲下来对她进行思想教育:人不能说话不算数,这样不是一个好的小孩,明明在家里都说好了,怎么能变卦呢?你看人家鲁豫,看人家涵清,从来不见啥要啥,所以我要批评你。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最后逼得她连连点头。
结账出来,她忽然问我:妈妈,我是你从大街上捡来的吗?
不是啊!妈妈说:你是从我肚子里生出来的啊。
可是,那你怎么总是批评我,批评别人是不对的。而且,我是你的孩子啊,你不要总是表扬别的孩子,他们又不是你的孩子……
虽然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可是基于大人的尊严,还是不想承认错误,立刻强词夺理:我说的没错啊,人家鲁豫啊从来都不见啥要啥。
她想了一会儿,不说话了。
快走到家的时候,她叫住我:妈妈,我问你一个问题。
说吧。
你小的时候,姥姥会不会表扬别的小朋友?
会啊。妈妈听到这里就知道她要说什么?
果然如此。
那姥姥表扬别的小朋友,你高兴吗?
我不回答了,因为我小的时候确实不高兴。
我记得好几次听到我妈说:你看谁家的某某某,写字多好看。你看人家某某,睫毛卷卷的,像个洋娃娃。你看人家那个谁,多听大人的话,不像你,一点儿也不听话……
时隔多少年了,我依然能记得当时被伤害之后的愤怒和委屈,甚至有几次忍无可忍之后对我妈说:人家的孩子好,你怎么不让他们给你做孩子?
我想,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孩子陪着我们走过童年,走过青年,走过壮年,如影随形,他们活在父母的言语里,但是父母或许都没有发现,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家孩子的感情,虽然父母本意是想激励孩子前进才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家孩子的缺点,但是孩子知道吗?
如此一来,别人家孩子就成了自己孩子的噩梦,孩子会在心里想:这是我的父母吗?他们为什么喜欢别人家的孩子,而不喜欢我呢?就像暖暖小时候,在幼儿园,因为我抱了她的同学而哭泣。
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我好好学习,变成父母期望中的样子;第二种是,既然我不如别人,那就破罐子破摔好了。就像我很有多学生在大学之前一直是第一种孩子,但是到了大学,忽然发现自己要为自己而活,于是变成了第二种样子。
其实,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家庭环境、父母教育背景都不一样,他的发展速度、认知能力也不相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引导,让他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拿他们跟别人的孩子对比,孩子的成长就像树苗,不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开花结果,有的快点有的慢点,家长要耐下心来,早晚有一天,会长大不是吗?
明白了这一点,我蹲下来,看着女儿的眼睛说:妈妈错了,对不起,妈妈以后不拿别人的孩子说你了。妈妈小时候,姥姥说我,我确实也不高兴,所以以后不说你了。
她凑过来,亲了我一下,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