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包括从源头上制定规范化的制度,执行中从始至终监督管理到位,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按制度办事。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能极大的提高工作准确性和效率,并能有效避免漏洞,使人没有变坏的机会。如果制度定的规范,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不能认真实施,规范化管理也会成为泡影。
举例来说监督的重要性。某单位制度要求,支出凭证在经办人签字后,经审核人审核后方可确认支出。但由于经办人工作较忙,推脱没有时间走流程,又因为时间紧迫,有规定支出期限,审核人凭着对经办人的信任未经审核进行了支付记录,同意日后补手续。
久而久之之后,支付人员就认为不需要审核,自己经办支出就可以了。等审核人员过后追补手续时,经办人则把这种要求,对正常审核流程的补办,理解为对其不信任了,甚至开始甩手推脱经办的责任,你不信任我你自己去办。对之前给予的信任和通融没有感激,反把正常的流程当成是怀疑。
没有审核的支出金额内容是否正当,无从考证。这种监督的缺位,最容易造成错误。很多人就是利用监督的漏洞开始贪污腐败,进而变成罪人。开始于信任演变到后来,变成你要求补办正常手续,就被看做是怀疑不信任,工作关系也会因此出现矛盾。如果说经办人不懂得流程,那么审核人同样没有重视流程的严肃性。
如果审核人从第一次就不答应,没履行审核手续,宁愿耽误支出也不给通过,就没有后来的糟糕情况了。如果是小金额支付事项问题还不严重,如果是大金额事项就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说好的制度可以避免让人变坏,不好的制度则会给人创造变坏的机会。总之,监督管理到位,是规范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再举例来说明,制度从制定的源头就进行规范化对提高效率的重要性。由于一些原因,某单位采购流程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小部门各自进行采购,现在统一单位集中采购。集中采购要求很严格,需要供应商资质齐全,产品资质齐全。物品要按照备案名称,有国家注册证的产品要用注册证上的标准名称。这看着简单的要求,却是规范化管理开始的基础。
如果所有产品,从建立条目开始就建立标准的注册证名称或备案名称,发票每次都严格审核要求,如果不完全符合要求就退回重开。那么在日后的产品管理查询统计上都会非常顺畅高效。
原来由于差不多就行了好说话的观点,导致一个产品有多个名称,给统计分析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比如说苹果,今天开票大苹果,明天开成红苹果,反正知道就是苹果。于是红苹果也是苹果,大苹果也是苹果,大红苹果也是苹果,光苹果一样东西就出来三个条目。
大库统一管理的时候,要各部门报条目,我们先按着大苹果的名字把所有条目报上去了。上面说不行,要规范名称,于是按红萍果报上去了。结果说还是不行,不是自己认为规范习惯用红苹果就用红苹果,要按注册证或备案名称写,一字也不能差,最后,按此要求查档案,按大红苹果报上去才符合要求。
规范管理,差不多就行管理的区别,就是看是否从源头上就开始规范。只有按规范确立的条目才具有标准唯一的属性,才能在日后的数据统计分析利用上,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经历了大苹果红苹果到大红苹果的转变,经过了几次三番的不合格重来的折腾,费时间费功夫费人力,得出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规范管理很重要!
若想实现规范化管理,就要有懂得和重视规范化管理的领导者。如果主管部门的领导第一次就强调并培训各部门人员,就可以一次完成大红苹果的标准条目工作。一个好的领导,可以为各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减少几个来回的折腾。这就是为什么真正人才,会被各大公司挖墙脚的原因。
如果一个单位用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就会从源头上进行规范。而一个没有经验的管理者,从大苹果红苹果到大红苹果的摸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混乱,浪费很多功夫。这其中造成的损失浪费,不知要超过聘用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管理者的人工成本多少倍。
该单位反工多次经验教训深刻,也深刻理解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从源头起就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极大提高工作准确性和效率。而从开始到后续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规范化制度得以成功实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