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夜读”板块上看到一则文章,大致是说舒适过了头,一个人就废了。此说法源自“舒适圈理论”,舒适圈理论大意是这样:如果一个人长久的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的安逸而不想动脑筋;若能经历一些挑战,反而会变得成熟。接着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论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走出舒适圈不是必然选择,但它是更好的生命轨迹,把人生的圆画大一点,以后回头看,里面是更广阔丰富的内容,而不是“少壮不努力”的苦恨。
这篇文章中的观点简直就是在说我嘛!像及时雨一样,最近诸事不顺,各个方面都亮起了红灯,危机四伏,有苦难言。于是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这样的状态:
出来混迟早要还。
以前欠的债,现在要还去。
昨天还是年年岁岁安逸舒适,今天就可以变成日日夜夜危机四伏。
上一个时代的荣耀和光环随着现实的冲刷洗淋已经变得黯然失色,新一个时代的架构和铺就随着现状的不稳态势已经变得路途多舛。
什么时候才能触底反弹呢?
这个状态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发布的,看上去抽头丧气,有负能量,似乎头上笼罩着阴云和隐忧,然而朋友圈状态这么说,实际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第一,工作四个月以来,教学上毫无建树,没有亮点,课堂抓不住,课堂管理成为了大问题,教学方面任务紧、任务重,可是目前矛盾又特别大,尤其是我自己的问题,期中以来的教学面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结果屡次被约谈,造成了不良影响。
第二,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我嗤之以鼻。这倒不是说教学方面,而是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我做的不够好,家长那里不断要求我严格对待他们家孩子,可是我迟迟没有动作,动作迟缓。学生对我没有感觉,上与不上,来与不来,似乎影响不大,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在新招录的一批人中,我已经排在了垫底的位置,同样是新教师,隔壁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得到了校长的好评,同事的点赞,师傅的认可,而我甚至连自己的本专业教学都搞不好,始终处在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更不必说班主任工作了。长此以往,拿什么跟别人竞争?
第四,班主任工作试运行,虽然能使自己的能力迅速得到锻炼,但是依然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本来就混乱的专业课局面没有得到遏制,反而随着班主任工作扩大化,到了驾驭不住的情形。
第五,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以及不断的打击教育,使得参加工作前的一切荣耀灰飞烟灭,原先的时代,让人具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而现在则是一而再的心理落差,没有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因为自己的工作出了问题,特别是成绩上不去,焦急万分。
第六,新的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旧的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转变思维迫在眉睫,可是谈何容易,这需要下大的勇气和魄力。还需要建立在深入分析了当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盲目进行思想转变,恐将落入另一个陷阱和误区。
我说我真想钻进地缝好好琢磨透彻,好好反思一下,不要一个月,7天都够了。然而时间不等人,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来了,现实不允许等待,现实不允许静下来反思这段时间的一系列问题。
此时再回到舒适圈理论,真觉得以前自己是温水煮青蛙,而现在,池子里有鲶鱼,搅动起来,造成鲶鱼效应,不得不动起来,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挑战,每一天的工作都有新问题。
《中国机长》里面有句话我赞同:当你认为自己没有错的时候,错就一定会来找你。工作四个月以来,感同身受。事实上我每天都在犯错,甚至有时候犯得还是同一个错,自己都没意识到,稀里糊涂就这样一课一课上下去,一周12节课,甚至有时候一周20节课,上完昏天黑地,我大脑一片空白,学生大脑也是一片空白,这情况很不理想。多种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这种局面不破不立。怎样做才能破局?这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
只可惜我没有思考清楚,一旦有个灵光闪现,其他的事又会打断这个思考或者想法。这也是这四个月以来我极少写日记的原因,有时候不是因为不想写而是因为事务实在繁忙到无法动笔写的地步了。
管不管,反正矛盾就在这,它要求我必须面对,它就摆在面前,能不解决吗?不解决一系列一连串的问题,教学工作永远无法推进,课堂就无法进步,我深知这一点,一切的关键还在于我仍然不够强大,归根结底,学生时代欠的交际账太多,学生时代欠的实习账太多,短时间内想得到改变,很难。可是,解决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没有方向没有思路的。
走出了舒适圈,走进了鲶鱼圈,也许只有这句话我应该谨记:没有哪个人的生活是轻松的,也没有哪个人的生命是始终繁花似锦。那句说烂了的话“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是真的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