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学习了“幼儿园‘小学化’负面清单”,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教师大多数都能有效的了解把握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但是每年都有无数家长担心幼儿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幼儿上了小学后文化课跟不上,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给幼儿报各种辅导班,给幼儿添加了许多压力,致使幼儿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引导家长和幼儿正确对待幼小衔接,有效的过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尤其是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以与附近小学联系,组织幼儿就近参观小学,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二、其次,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为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和家长做好沟通。
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们的密切配合。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幼儿园的指导,教育就难以达到共识。因此,要做好幼小衔接不光是幼儿园的工作,它更需要家长的支持,这样幼小衔接的工作会更具它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借助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小衔接”观点,多给家长提供实质性的方法引导,让家长认同我们的观点。更好地为幼儿发展保驾护航。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园共同努力,孩子们不仅可以拥有快乐的童年,同样可以拥有美好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