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思维导图是在2014年底,应甲方要求,设计方案需附上某专题的思维导图,以便于交流。临阵磨枪,在visio里速成了一张图交差,印象就是通过自相似的树状结构能够快速了解内容架构。
两年后,在各个知识社群里精美巧妙的思维导图频繁出现,把一个长篇大论的概念条分缕析,以最精炼合适的架构来展示出来,令我叹为观止。于是,下定决心学习下。当下载了几个软件后,发现基本都是简单的树状结构,并没有所看到的各种精美模式。另外,最让理工男没法接受的是没法保存分享矢量图。那意味着没法协同迭代。这成了艺术创作了啊,太难为人了。然后,就放在那里了,依然羡慕着能画出美图者。
今天,看万维刚的专栏关于思维导图的看法,果然搞理工的几分相似啊,万老师竟也没能画出那么唯美的图,他上传展示的草图也是凌乱潦草。突然明白了思维导图是引导思维的图形,思维如同草原上的河流,必然四处奔突,怎么能够限制为线性呢?一个人留言很好,思维导图是思考的脚手架,作用是帮助建筑大厦。房既成,不在乎保留的脚手架是否完美。
以此联想到软件开发中的代码与文档的关系。有些人技术高超,可以飞檐走壁,不在乎脚手架,作为脚手架的文档很差。这固然不对,因为换一个人去修缮他的建筑,缺了脚手架就玩不转了。但是,一味要求脚手架全部按照防八级地震标准架设也是大大的浪费,违背了它本来辅助建造与修缮的作用,应当回归到与它相匹配的要求,适用又实用。其实,这个度把握起来不易,这个才是我要学的思维导图。
下载的绘图软件都删了,对于只做一些小思考的我,列个提纲,做个多级列表,稿纸上画个横七竖八,这是我的思维导图,已经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