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初八,北方民谣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时候这周上了学,下周就要放假了,比放假还让人期盼的是过年。看着我们几个孩子乐呵呵的,妈妈总是要唱着说:“娃儿盼过年哟,大人望种田。”是啊,孩子都盼过年的,不懂为什么大人盼种田,问妈妈是什么意思。
妈妈说:“你们盼过年,是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所以盼望过年。我盼望种田啊,是种田了才有收成。”
小时候,快要过年了,爸爸会让我们把家里所有的椅子挪到院子里,拿上刷子,装上热水,兑上洗衣粉,把他们刷洗得干干净净,如果不是破了,损了的地方,看上去像新的一样。
然后搬到太阳底下晒干,晒干了后爸爸会再在这些桌子椅子上刷上桐油。说这样才经用。防虫蛀。你还记得小时候椅子是什么样子吗?
爸爸开始打扬尘,弄来个根竹杆子,把扫把绑在顶端,打扫屋顶的角角落落的蜘蛛网,灰尘,干干净净的准备迎新年。
妈妈会把床单被套拆了洗,那时没有洗衣机,都是手洗,更重要的是用米汤洗,小时候不懂为什么,长大后才知道米汤有分解油渍分子的作用,对油渍可以分化,吸收,融化。老一辈的人真是有智慧啊。
被子由两个一大一小的床单,加上自家棉花弹的棉被组成的。缝制的时候,大床单铺下面,再把棉被铺上,最后铺上小的床单,四个角都叠成三角,然后用比缝衣服要粗,要结实的线穿进大针,大针有我现在食指长。右手的中指在戴上金色或银色的圈圈,圈圈上有很多小眼,便于针栽进被子里使劲的时候,针屁股不会戳伤手指。
这个圈圈妈妈叫箍子,看到金色的我还以为是金子做的,妈妈说:“那要是金子做的就好了哟。等你长大了,你给我买一个。”
一端打上结,另一端开始订起。到现在还惊讶于妈妈为什么能订得笔直笔直的。
临近过年前几天,爸妈带上我们去镇上办年货,除了跟我们每个孩子买一套新衣服 ,还会买上面粉,糖果,花生,瓜子,大袋小袋的甭提有多高兴。妈妈看着我们高兴,也会破例给我们一个孩子一点,说先尝尝味,等过年了再拿出来吃,现在先收起来。
买上面粉就是为了自家做炸麻花,炸翻饺,爸爸和面,弄好了,妈妈切成一片一片的,姐姐拿着擀面杖擀面皮,我和弟弟妹妹做麻花,做翻饺,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麻花,翻饺,大的小的,粗的,细的,有的很紧,有的散了,有的还断了,弄一个漂亮的,大声招呼大家看,我这个做得太漂亮了,可以拿去卖钱了,心里美滋滋的。
面皮弄不过来的时候,妈妈又弄个酱油醋的瓶子过来擀面皮 ,弄得差不多的时候 ,爸爸去烧火,准备菜籽油,开始炸。出了第一锅,金黄的一篓子,眼睛发直,直吞口水,妈妈笑着说:“像八辈子没有吃过一样。等凉了都尝尝味。”
哪里要等什么凉呀,拇指食指一结合就拈一个上来,烫得直叫还是送进嘴里,在嘴巴里几个滚几个转就送进了肚子里,什么味也没有尝到。等爸妈不留意,不管烫不烫的偷偷的又塞进嘴里。心里乐不可滋。
你还记得苕皮子吗,喜欢吃吗?就是红薯做的,把苕洗干净,在锅里洗熟,然后把摊在提前准备好的干净的沙布上,晒干,然后一片一片的刮下来,再用塑料袋装好,炸完麻花和翻饺,就炸苕皮子,香香脆脆的,超级好吃。
有的家里还会做米兹糖,做沙琪玛,芝麻球,左邻右舍的互相交换。我家送你一点自家做的腊肠,自家酿的豆腐,你家送我一点自家做的鱼糕,自家打的糍粑。
走家串巷的,大街小巷里都唱着卓依婷的歌:“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冬天已到尽头……”
那时还是黑白电视放的,有的条件好的家里,放的录音机,还是磁带的那种。但完全不影响大家欢乐喜悦的心情。
邻居刘奶奶会剪窗花,大红的贴在玻璃窗上。张爷爷会写春联,红红的贴在大门框上。还没到过年的时候,就时不时的传来鞭炮声。
过年了,所有的亲人都团聚在一起,远出打工挣钱的,外出学习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大家团团圆圆一起过新年。大家围着火炉坐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聊天,一边吃着年货,有的还会唱唱花鼓戏,拉二胡,看着,闹着,热闹非凡。
年三十晚上,爸妈还会给去世祖先烧纸钱,我们几个孩子跪成一排,嘴上念念有词的说:“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健康,顺顺利利。”我还在心里偷偷的说,保佑我将来出人头地,保佑我快快长大,快快长大。
过了年三十,爸妈琢磨着先去哪家走亲戚,送什么礼,我们小孩子就盼着收红包,不,那时不叫红包,叫压岁钱。
亲爱的,你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的年味吗。欢迎留言分享。
完,喜欢的欢迎关注我,点个赞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