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个干干净净的精致的盒子,存放在房间最隐蔽的角落。一个坏掉的mp3,一本写满日记的小本子,一封没有胆量递出去的情书,一把断了炫、蒙着灰尘的吉他,还有各式各样笔迹的同学录,这些,都是那个年龄看来很重要的东西,现在看来,有点幼稚,有点无奈。有时候在想,是不是该清理一下,但是,又一直没有动手,毕竟,16岁珍藏的东西,23岁的我没有权利扔掉,因为,她并没有点头同意!是吧。
这几年关于青春的电影题材不少,从《致青春》、《那些年》、《左耳》等等这些电影,无不是在讲述校园时代的疯狂与叛逆。只是,看了那些电影之后呢,感受一下与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校园生活是怎么样的?我和朋友每次看完这类题材的电影都会对彼此说:“大爷的,看看人家的青春多么气派,再看看自己,天天就知道教室、食堂、寝室。没有轰轰烈烈的逃学,没有把老师气到吐血,没有早恋,没有车祸,没有雨中大声哭泣,这怎么算他妈的青春呢!”
好吧,回到现实,关于青春的题材电影,都会突出一个悲伤的情绪,一个内心纠结的选择,还有想不开去寻死的念头,可是,青春的你是什么样的悲伤,才会有轻生的念头?现在每年学生跳楼的新闻不在少数,我理解不了,你死都不怕,你还怕什么。
有朋友说,如果你觉得你没有朋友,你很孤单,你可以看看《百年孤独》,如果你觉得生活太苦,压力太大,生无可恋,你可以看看《活着》。《活着》我是在大三的时候看的,那时候正是在刚工作不久,朋友推荐说:看完《活着》,你才会明白什么是活着。
是,看完《活着》,我才知道,一个人的生活能有多悲惨,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少打击,一个人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还可以孤独但并不寂寞的活着,是多么强大的内心,看完《活着》,你还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吗?还觉得自己是被上帝遗弃的孩子吗?当时我看之后,感觉到自己眼前突然就明亮了起来,心中的雾霾顿时人间蒸发,整个人都轻了二十斤(当然并不是减肥成功的结果)。只能说是释然,自己现在面临的事,都太微不足道了,着急、懊悔、愤怒都是多余的情绪,除了增加烦恼,那些情绪一点用都没有,只显示出了你的浮躁与无能。
活力不是年轻的专属,但感伤一定不是青春的标签。就如杨绛作家说:你就是书读的不多,而想的太多。不管是正在发生的,还是即将要发生的,我们都不用去想它的难度系数,因为它的难度系数是固定的,你无法改变,只要知道自己是以一个什么心态去迎接就行了。像夏洛克·福尔摩斯一样,把大脑里无用的垃圾信息全部删除掉,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青春无所谓开心与忧伤,只要无悔的过好每一天,那就是一个完美的昨天。上学时羡慕工作的自由,工作时感慨上学的单纯,在什么年龄阶段,我们就去做什么事情。不要陷入伤感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也不要把自己想象成自带忧郁气质,青春是属于正能量的代表。不管是打不死的小强精神,还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幻觉,都是青春具有的无畏与勇气,青春,没有眼泪,我不会让自己的青春带有伤感气息,快乐与感动,鼓励与陪伴,加油和奋斗才是我的青春该有的色彩!
青春正旺,何必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