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个同学叫琳琳,年轻漂亮。90年代大学还没扩招,她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初中一毕业就踏上社会,开始工作。
但那时工厂少,工作机会更稀缺。初中毕业的她跟着同村人开始做羊毛衫的手工活,多劳多得,旺季从早上6:00到晚8:00,淡季可休息三四个月。
离琳琳家隔着二块田地的不远处,有一个砖瓦厂,他们买泥,挑上船,运回厂里,经过窑洞的高温烧制,变成一块块九五砖,供给整个乡镇村民造房使用。
砖瓦厂里的工人拉泥,搬砖,都是出卖体力的年轻人。多年轻呢,最小才十三四岁。
此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外来务工,年纪小,家里贫穷,文化程度极低,因为仅仅只需要体力。学历低到什么程度,小学是否毕业都得打个问号,能勉勉强强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还是歪歪扭扭,缺少笔画的那种。
琳琳休息的日子里会去田地里摘菜,采番茄黄瓜,给家里做饭。
砖瓦厂的小伙没事会蹲在地边,看蔬菜成长。
于是搭讪之间,琳琳和一个拉泥的小伙认识,并且好上了。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两人经常花前月下偷偷约会,感情越来越深厚,但纸包不住火,不久被玲玲父母知道了,遭到强烈反对。
也难怪。小伙要钱没钱,要文化没文化,家中山区赤贫,还有不少弟弟妹妹等着他赚钱养活。
琳琳家虽然家境一般,但至少本地有房,父母收入还可以,在沿海地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不算差。
结婚不求富贵,但坚决不能扶贫。看不到前景的婚姻,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子女跳入深不见底的深渊。
然而父母越是阻挠,琳琳越是反叛,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琳琳和那小伙私奔了。
琳琳的做法太过大胆和偏激,但又却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因为我们80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到大看的最多的电视剧是琼瑶阿姨的,看的最多的小说,依然是琼瑶阿姨的。
以现在观念来看,琼瑶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观不正。
比如插足别人家庭,还叫嚣:“我不是来破坏你们,而是来加入你们的”新月格格。
比如姐夫喜欢小姨子,被老婆阻止,却因此断腿而葬送职业生涯,却被轻描淡写说成是:“不过断了一条腿,人家失去的可是爱情”的楚廉。
而善良单纯如我们坚定的认为,电视传播的都是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琼瑶的观念就是爱情至上,世间万物皆为爱情而生,不惜代价,却成了我们信奉的观念。情窦初开的少女,心中满满的都是爱情,不掺一丝一毫的杂物。
阶级和金钱在爱情面前不值一提,是侮辱人格,毁灭爱情的产物。用身外之物衡量爱情,玷污了爱情的本质,亵渎了爱情的美好。
我们对古人提到的门当户嗤之以鼻,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观念不屑一顾,为了所谓美好的爱情,可以放下一切身外之物,以为这才是高尚纯粹的爱情。
对,你没看错,这就是当时我们三观形成的标准和来源。现在看来多么荒唐,但真真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