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继续说君子。
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有这两个特质已经很吸引人了,接着还有——周而不比。
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他说一个君子的作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样一个真正的大政治家,也就是宗教家,也就是教育家的态度,这就是“周而不比“,要周全,不能比附一方。
“比”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国字,古写的篆文比字,是这样写的—— ,象形两个人相同,同向一个方向;而古文北字——就是相背,各走极端的象形字,所以“比”就是说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那就容易流于偏私了。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够普遍。 (南怀瑾《论语别裁》)
想起蒋勋在细说红楼时,说曹雪芹用慈悲的佛眼看人间,在他的笔下,没有正邪对错,只有大人物与小人物编织的一生,所以红楼不朽。看影片《山河故人》,也看到每一个人物的悲喜,所以说作者有悲悯之心。
君子并非简单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的表面功夫,而是内里的精神高度胸怀天下众生平等。一个母亲对不同的孩子尚有偏私,可见一介凡夫做到周而不比有多难。
因为达不到就不去做了吗?容与老师曾答:我们达不到,但可以无限接近。
问自己,你的双眼看到的,是未必真理的高下优劣,还是不需穿过墓地到达上帝面前的大千世界的平等。
儒家文化,不用宗教的方式,告诉世人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