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成功只是长期努力的积累。我个人觉得这世间所有生命个体的成长都是一个积蓄力量,奋发向上到最后美丽绽放的过程。
今天是中考倒计时的第42天,我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做了一套中考模拟题,当我拿到试卷开始批改,心中充满了对这次考试结果的一个猜测,但令我开心的事在这次当中孩子们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素有语文“半壁江山”之称的作文上。
我想,大家对“那些年我们一起为作文发愁的日子”心有余悸,在我们的学生阶段,似乎作文永远是最令我们头疼的那道题,但由于它的分值很大,我们对他可以说是又爱又恨。这几年一线的教学工作,身份虽然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对作文的担忧程度并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稍有减少,如果非要说的其实是更多了,因为以前只需要担忧自己,现在却要担忧将近一百名的孩子。
由于我早已做好了要进入毕业班的准备,所以当我接这一届孩子的时候,对于作文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和计划。例如:根据带上一届毕业班的经验,挑选出大概一百个在考试中、日常使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百个成语,让同学们提前进行记忆;整合初中学必须要掌握的名著导读部分的资料,引导同学们阅读名著;进入毕业班时,又分别就作文的拟题、开头、结尾、文章结构进行了讲解和练习。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想,你已经准备的这么充分了,那么孩子们是不是作文就顺理成章的跟着你的步子越走越好了呢?“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虽然我们也曾是孩子,但毕竟我们现在已经长成大人,所以可能有时候在评判孩子能力的时候,对于孩子们现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会有略高的估计。是的,我的孩子们并没有如我所愿的在作文上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孩子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曾痛心疾首的说:“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呀?为什么一届比不上一届”,当然这话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期待越大才会失望值越高。就理智而言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才符合生物进化论,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不断的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再遇到再解决的过程。我开始去和孩子们聊,去了解他们对于作文真正的难处在哪里?也主动找同事聊、同行聊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在作文这条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顺。
还记得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曾就此问题说过:“不要去好高骛远,就从同学们,生活中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儿,遇到的问题去着手,让同学们真切的去感受,去观察,去抒发情感。”我开始去实践用不同的方式,我用过故事接龙,用过场景描写,也用过先说后写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这之后同学们交上来的文章似乎多了份流畅,就初中而言,其实主要的就是写记叙文,再简单的说就是你的整篇文章当中,必须有一件事情来支撑你的观点。
可能就像门捷列夫冥思苦想,终于在梦中得到元素周期表一样。长时间地关注和不断地尝试,在那么的一瞬间我突然领悟到了些什么?我相信同学们不是真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事能够作为写作的素材,同样的一件事又到底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阐述?既然知道了症结所在,我就利用大概三天的时间,进行了一个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简单的制作了一份个人素材库的表格,按地点进行分类,再把不同的场所同学们可能经历的事情,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小结,作为蓝本让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将个人独特的经历,体验,编入这个素材库当中,便于今后在写作当中能够随时的提取,并要求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里,对罗列出来的事情以及可以表达的主题做相关的标注,进一步明确不同作文题目的可选素材的范围。
越是看似很难的问题越是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解决效果最好,当本次考试的最后一位同学的作文改完时,我不禁舒了口气,原来量变就是这样达到质变的,有一部分同学就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开窍了,并且比我所期望的还要好。
思量这件事情,我想每一个成功的背后其共性就是确定好目标,百折不挠的去坚守,然后静待花开。是的,踏实点!不要着急,!我相信,我们想要的时间都会慷慨的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