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食堂吃饭,跟同事聊天聊着聊着聊到了生死这个话题。
从小生活在农村,村子里面都有专门供奉先祖的祠堂,每逢清明以及中元节的时候,家里都会在专门的地方进行祭拜。后来生活在了城市,老妈每到这些时候,也会在家门口固定的方位进行贡奉以及每逢初一十五都会烧香拜神。这是一种仪式,一种对先人的祭奠,对生活的祈祷。通过这种方式来连接生与死。
以往的人,应该说包括我们爸妈这一代,他们还能有专门的族谱,让后人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从而达到追个溯源的作用。古人对能否认知自身根源,祖籍有着非常执着的热情,这就是为什么老人总说:叶落归根。“叶落归根”这四个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有重量的。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死得其所”,这里的“死得其所”不仅仅是指去世的时间,也指去世的地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代又一代人用这种方式,让自己魂归故里,与他们的祖先,家族联系在一起一起,而不至于变成“孤魂野鬼”,让自己在死后也能跟自己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相聚。
然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大家已经很少有这种说一定要叶落归根的想法了。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一因为现在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渐渐都朝着现代化生活前进,很少有年轻人还愿意回到农村,而城市很少有一个家族聚在一起的现象。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也因为现在的交通全国化、经济全球化而走出原本成长的地方,在新的城市发展,成家,生活。其二也可能因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是自我主义,再没有古人的那种以家族兴旺为己任,各管各家,各自安好已经是很好了。不要说追溯到祖辈了,一般的人,基本就只能顾着自己的这么三四代。
前阵子看过一部迪尼斯电影《环球寻梦记》,电影里面亡灵的世界中的人的存在,是依靠着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人记得它而存在的。电影里面说到“死亡不是尽头,遗忘才是。”死亡只是到达了另一个世界,而一旦现实生活中的人已经遗忘了那个已经故去的人,不知道他/她的长相,不记得他/她的名字,不知道他/她的故事,那么故去的人也就失去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时候,他/她已从现实生活逝去,又从亡灵世界消失。
回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我不知道其它国家,其它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单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担忧一旦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会记得我的,估计也就那么两代人,多的话就三代人。也就是三代以后,基本就没人会记得我了,那么,我也将从那个“亡灵世界”消失。电影里面还讲到,亡灵如果想在亡灵节那天去现实生活中看看自己还活着的亲人,就必须得有人把你的遗照摆在坛位上,否则你是无法在亡灵节那天回到人间看望家人。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实生活中记得你面貌的人也逐渐离世,从此世界上没人会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那么亡灵的世界也将没有你的位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你们,但就我知道的而言,城市里面的房子已经没有跟老家一样,有个专门摆放祖先牌位的地方,清明节等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儿女子孙们,也很少再去扫墓,坟前烧香之类的了。当我们的长辈们逝去,我们这一辈的子女们会怎样?当我们老去离开时,我们的后辈们又会怎样?总有种感觉,感觉等自己从现实生活中离去,也将很快的从“亡灵世界”消失。有时候觉得旧的风俗文化应该被边缘化,虚拟化。但细细想来,又觉得这是种很恐怖的现象,人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不知道自己祖先们之前的事迹,不知道自己先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而自己的后人也将遗忘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样貌,自己的事迹,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跟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人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
想想有点可悲,又有点可怕。远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文集,留下了属于他们那个世纪那个年代的故事,经验,文化。我们呢?现今的我们,能够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痕迹让子孙后代们铭记我们这个时代呢?
关于生死,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希望在老的时候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因何而生”,也知道该怎样“死得其所”。过年回家,问问老爸老妈家里族谱的事情吧,最好能够自己保留一份留下来,这样能够知道我的祖辈父辈都有哪些人物故事,也把自己的名字,自己子孙的名字写入族谱当中,让族谱代代相传,让所有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让自己名字跟祖先们一样随着这代代相传的族谱,以这种形式,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