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好奇害死猫。而不少影视剧中也验证了这句话。剧中的主角或是听到奇怪的声音,或是因某些事件引发好奇心,一路追踪过去,从而卷入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当中,最终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是陷入危险当中。
现实生活中,好奇心强的莫过于孩子,遇到新奇的事物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便会想要进一步去探索,想看看事物下一步的变化。如:有些孩子想知道为啥开水瓶会保温,所以会去摸索它保温的奥秘,但开水瓶中有开水,孩子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被烫伤。所以,大多数的父母会在这时遏制住孩子的好奇心,便打消孩子探寻的念头。这是基于父母对孩子保护,担心孩子会因为好奇心而受到伤害。
也有部分的父母认为孩子对任何事情抱有好奇心是好事儿,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不就是好奇苹果为啥会从树上掉落,才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么。好奇心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与实践能力,它既能锻炼孩子的思考与动手能力,让孩子能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能激发孩子的抗压力和抗挫折能力。这可是难能可贵的,嗯,孩子的好奇心要好好培养。
著名的心理学家道格·亨施在他的《如何成为一个抗压的人》一书中,也强调了好奇心可以辅助抗压。
好奇心从学术观点来看,就是人们对未知事物渴望知道、了解的一种不满足心态。但从感知领域来讲,好奇心还有很多的含义。当人们沉浸在好奇心里时,会完全关注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动机水平提高,大脑会建立更多的信息。在《感动好奇吗?》这本书中,对好奇心是这样定义的,好奇心就是人们意识到新奇,抓住新奇带来的快乐,同时人们还能从中找到意义。
道格·亨施对好奇心补充说明:好奇心并不仅仅是在某个事物上表现出兴趣,它还是帮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更具抗压能力的一个工具或是资源。
对于孩子而言好奇心一直都在,那好奇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呢?
首先,好奇心能帮助孩子,更积极的看待问题。泰国的公益短片《豆芽》中的小女孩想要种豆芽,于是她的妈妈带着她一起种豆芽。第一次,小女孩将豆芽种在土里,耐心的等待豆芽长出来,结果以失败告终。在和妈妈一起查阅了豆芽的成长环境后,第二次尝试开始了,结果依旧是失败的。第三次小女孩她们再一次收集豆芽的栽种信息,于是这一次她们成功了,豆芽成功的长了出来。小女孩的成功始于好奇心,一次次的失败虽然让她失落灰心,并没有让她丧失斗志,反思在待栽种过程中的问题,积极查阅资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收获成功。
其次,好奇心能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分为两种思维:封闭思维和成长思维。封闭思维的人倾向认为他们的能力是遗传的,且不可改变;成长思维的人则相信他们的能力,如:智力、创造力等,都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而提高。而好奇心能激发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将遇到的问题看成是对自己的测试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看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进步、改进和提高,要怎么样去改进和提高。养成成长型思维更容易使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取得好成绩。因此,孩子会集中精力去掌握一门学科,而不是重视每次的考试成绩;好奇心会促使孩子学得更多。
抗压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而积极的人,且具有成长型思维。从而也说明了,好奇心就是抗压力最好的工具。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父母不要过多的遏制孩子的好奇心。那父母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保持好奇心,从而让孩子成为抗压力强的人?
其实很简单,就一个方法:保持正念,再大的难题也能化解。正念是好奇心的近亲,它属于一种精神训练法;意思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察觉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的判断、分析、反应。强调的是当下,而不是在意过去已经发生和未来的事情。
正念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要怎么去运用呢?
思维带来评判,我们都会将事物标记成好和坏,而那些缺失的细节,我们也习惯用故事来补充。当我们在思考时就会停止评判,我们可以重新认识目前的情境,并冷静的观察外在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这就是正念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在《如何成为一个抗压的人》中,也提供了三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去观察孩子:
第一,在场。当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好奇时,我们需要陪伴在他们身边,只是关注着,而不发表任何的评判和观点,只是静静的观察。需要强调的是要全身心的投入,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或是其他电子设备、或是书籍时,这就不是在场了,也起不到在场的作用。
第二,理解。大人的思维与孩子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父母根本理解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这时,我们就要对孩子的事情感到好奇,问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什么事情让他有这样的表现。才能进一步的理解孩子。如:孩子在画画,在大人的认知里,白云是无形状的,只是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瓦斯、冰晶胶体的集合体。通过阳光的散射而呈现了白色。而在孩子眼中,白云可以是彩色的、形状各异的。于是孩子会将白云画成他所见到的形状,如:小兔子、笑脸等等;涂成他认为的颜色。待画画完后,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将白云画成这样;一般孩子都会乐于分享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因。
第三,接受。见证、接受孩子的表现,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比较难。孩子的表现不可能事事尽如父母的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父母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表现,以及他们必须怎么样表现。如: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有的孩子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考得比较差。这时父母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父母认为考试就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都是老师教过的内容,孩子不存在不会做,也必须都会做;不会做那就是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
抗压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抗压力强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中会越走越宽。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具有,引导和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思考与实践能力。让孩子遇到问题更能独立的去面对、解决。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保驾护航,让孩子的人生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