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大街上一个广告做的火热,内容就是扫二维码送洗衣液的活动,往往在那个摊点前人头攒动,几个朋友禁不住一瓶洗衣液的诱惑,纷纷加入了扫码得洗衣液的活动。看见大家兴高采烈的拿洗衣液回来,其中一个朋友说,哎,你咋不去啊,我笑了笑,路边的李子求人采,肯定是不甜的,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越是免费,越是昂贵,只是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当下拥有一瓶洗衣液暂时的满足感上。
后来,大家都因为暂时的满足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求点赞,求转发,求装各种软件,一时间手机被满满的刷屏,苦不堪言。2014年的春晚,郝云的一首《群发的我不回》火遍了大江南北,有节奏的旋律和调侃的词儿一时间让不同的场合都在放这首歌。我喜欢这首歌,他起码唱出了一些人的心声,至少,包括我。
时至今日,我还觉得这是一个在微信时代社会交际一个比较鲜明的分水岭。之所以说是分水岭,我认为是一种社交软件开始带有强迫性的介入与自由交往,欢乐交谈的一个分水岭,实际上是当微博、微信、空间在不断的刷存在感的时候,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已经是慢慢的侵入到自己的私人生活了,就像你空间每天你的朋友在不断的刷屏,现在打开你的朋友圈或者是空间就是打开一个商品的万花筒,你看与不看,他们就在哪里。貌似,发出去,就很屌的样子,爱摆不摆,那么,我何必一定要摆?
首先说说我的那些需要加人需要推广产品的朋友们,亲人们呐,我觉得你群发,能不能再群发的时候长点心,在前面弱弱的加上点称呼什么的,当然不是什么亲爱的之类的,只是你的名字,然后对方就认为,嗯,不错,虽然你是群发的,但至少里面有我的名字,也是足够重视我,最起码你知道你是发给我的,不是你编辑一条信息后,随后寻找通讯录,在每个通讯录后面都打上一个勾,一键发射,那么你既然不知道发给我没有,我何必一定要领你这个情?
我又不是你的忠实粉丝,当然,你也有自己的想法,你随意,爱加就加上,不加,没你这根葱也能炒盘菜。所以,既然是请求或者是邀请,那么我们就带上自己的感情去做这件事,至少是认为我虽然有求与你,可是我不是那种随意的,不礼貌的,而是我认真的,我有需求的,我想不是所有的人都反感没有什么恶意的请求吧……
现在说说我们吧,首先我不会是太反感这种事情的,可是,当我一下子接到这样的请求信息的时候,多少有点愕然,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我明明知道这是群发的,因为编辑的文字信息太制式了,只是些冷冰冰的文字,是不属于一个人的东西,是你可以加可以不加的信息,然后我就看着那段信息审视半天,揣摩你的心思。
记得我前一段时间,我们俱乐部有个活动,需要六十六个赞,因为是我太想得带那份奖品了,所以,我就给每个朋友发信息,首先是我是谁,我想干什么,然后表示感谢,然后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66位朋友详细讲解了这件事,得到大家的帮助,有的还特意的给我多说了几句,说,有什么需要再找他,我已经是用朋友们的私人交谊给自己弄了点私事,已经是诚惶诚恐的不安了,安敢还在语言上再多麻烦别人。
就刚写地这会功夫,又有朋友群发了条消息,最后一天了,再坚持几天,继续投票啊,真是啊,现在科技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更是带给了我们现实,微信绑架了思想,更是绑架了我们的眼球和自由。你拍的照片好不好,不是照片质量好不好,是你人气够不够,你家的宝宝萌不萌,不是你家宝贝真的萌不萌,是你的人气爆不爆,这样在微信的社交活动中,我们逐渐的失去了自我,颓废了思想,放弃了思考,碎片化的信息强迫性的进入到我们思想空间,然后就盲从了。
突然想到了最近看的一个电影《她》,说得是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具有女人声线的电脑操作系统,天天和她在一起,分享一切快乐和忧伤,当这个操作系统消失的那一刻,那个男人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迷惘和惆怅。
微信是工具,我们是主人,我们不强迫别人,也不让别人强迫,让一切都回归最原始的状态,给孩子们松绑,给一切松绑,让事情回归最原始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