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安东南有广袤的少陵原。
在原上,村庄多以“井”为号,以“寨”为名,相传有“九井十八寨”。其中有一个村子名叫新寨子。
2004年深秋,在新寨子村西的包茂高速考古中,发现了一座唐代大墓。这个唐墓全长20多米,墓道上有3个天井,墓里还残存壁画痕迹。
梁行仪夫妇合葬墓墓道
梁行仪夫妇合葬墓墓室
这个唐代大墓之上,曾经有过巨大的封土堆。既然是高官墓葬,又有封土,怎能完好如初,后世的不肖子孙们纷纷前来光顾。可以说,在不同的时间,曾经有好几股盗墓贼带着发财的野心,对这个墓下手。
梁行仪墓志
好在这座墓还出土了不少文物,有陶俑、铜器、玉器等100多件文物,还有墓志2个。有了文物,考古学家就能判断墓葬的年代,有了墓志,就告诉我们墓主人的生平故事。
这个墓的墓主人是梁行仪和他的妻子薛氏。
墓主梁行仪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在当今的韩国,有个古寺,名叫定林寺,寺内有石塔,塔上刻有《大唐平百济国碑铭》,讲述了大唐灭百济的历史,上面就提到了梁行仪的丰功伟绩。
大唐灭百济国碑铭
碑文有云:行军长史中书舍人梁行仪,云翘吐秀,日镜扬辉,风偃搢绅,道光雅俗,鉴清许郭,望重荀裴。
这就牵扯到影响至今的一段隋唐王朝与朝鲜半岛的战争往事。
这要从头说来。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北部为高句丽,南方为百济、新罗。隋朝统一天下之后,万邦来朝,四海归心,高句丽不服,要平起平坐。在好大喜功的隋炀帝面前,难容得下近在咫尺的放肆之徒,聚天下之军,想一举攻克,灭掉高句丽。
谁知高句丽又臭又硬,坚守在高高的石城之上,隋朝大军久攻不克,怏怏败退。再攻,再败。一而再,再而三,隋朝屡次兴兵,民怨四起,各地义军如火如荼,隋朝亡国。
大唐收拾隋朝残局,一统天下,高句丽一如既往的放肆,不服。唐太宗征召全国之军,屡次攻打高句丽。天道轮回,还是不服。唐太宗一世威武,文治武功远慑四海,在高句丽面前,就是没有办法。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即位。大唐巍巍,还是不能放任高句丽。大臣出谋划策,吸取隋炀帝、唐太宗的教训,不再妄想一举灭掉高句丽。于是进行消耗战,派出一部分军队,不断攻打,看谁耗的起,于是捷报频传。
这个办法虽好,就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把高句丽给耗死。这时候大唐想起了朝鲜半岛南方的两个小国,分别是百济、新罗。如果能让他们从南向北攻,高句丽双线作战,肯定速速灭亡。谁知这两个国家互相也不和睦,互相攻伐不定。总体来说,新罗吸收大唐文化,倾向大唐;百济与日本亲近,对大唐疏远,背离大唐,不听号令。
之后的历史发展是这样的:
大唐从山东派遣海军陆战队灭百济,日本派出海军营救百济,妄图给百济复国,大唐把日本海军打的落花流水。大唐军队在新罗的协助下,高句丽双线作战,顶部不住了,亡国。
从此,高句丽灭了,日本服了,新罗更一心一意服从中原王朝。
梁行仪墓出土骑马俑
在这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中,灭百济是其中最关键的转折之战,对全局,乃至今日东亚格局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
这位安葬在少陵原上的梁行仪就参加了这场战争,是此役的重要人员。
公元660年,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总管,梁行仪为行军长史中书舍人,统帅10万大军,从山东渡海,直取百济都城。
当时的总管,就是相当于总司令,统帅全军。梁行仪担任的行军长史中书舍人,相当于参谋长,是仅次于苏定方的角色。
大唐海军陆战队前锋登陆朝鲜半岛,百济做了殊死抵抗。大唐军队利用涨潮之机,后续大军陆续赶到,很快击溃了百济军队。
唐军顺流而上,朝百济都城前进。在距百济都城20里的地方,百济倾国来战。唐军一鼓作气,斩首万余,包围了百济都城。
百济上上下下,一看到大唐军队的气势,没过多久就投降了。百济灭亡。苏定方、梁行仪带着俘虏的百济国王、太子等回到大唐。
梁行仪很可能因为此次战役,加勋二品上柱国。
在灭百济之后的第二年四月,60岁的梁行仪在洛阳温柔坊病逝,当年十月归葬长安少陵原义善乡。他的夫人薛氏在武则天时期的神功二年(677年)也合葬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