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大名,估计大家肯定都是如雷贯耳了。杨振宁,著名的物理学家,一生有多项研究发现,1957年和李政道同获国际公认的物理学最高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前我对杨先生的认知都来自电视新闻,他所研究的这种高深的学问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过遥远,对他成就的解说看的一知半解。其实最难忘是他在82岁高龄的时候迎娶了28岁的美娇娘,一度成为热点新闻,我觉得这是我对他最熟悉的时候,惭愧惭愧!
最近看了一些杂书,其中就包括下面这本《杨振宁传》,里面详细记录了杨老先生从出生到他77岁的这段成长之路:他的孩提时代,求学历程,他的梦想、探索和实践。故事简短精炼,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看完杨振宁的故事,除了感叹就剩佩服了,他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我想翁帆选择他是有道理的,大概也有些许遗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能陪君度余生,仍然充满辛福和感恩!
除了看到杨老先生的成就之外,我还看到他的家庭对他的影响。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教授一生勤奋好学,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于1923年获美国公费留学机会,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数学教授40余年。而在父亲赴美留学期间,小振宁在母亲的教导下,五岁的时候已经能认识3000余汉字。
杨振宁在国内读书期间正是国家遭受外来侵略、局势动荡不安的岁月,得益于父亲在各大学任教的经历,杨振宁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尤其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尽管条件艰苦,当时这里汇集了中国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如国文方面有朱自清、闻一多等;数学方面有杨武之、陈省身、华罗庚等;物理方面有赵忠尧、张文裕等。正是在这些成就非凡的科学家教育家的指导下,杨振宁完成了基础教育的学习,这对他一生都有着非凡的影响。
他后来能够出国留学也是因为他处在这样一个环境,有条件得到这样的机会。那时候绝大多数中国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生命都难以保证,读书更是一种奢侈,远渡重洋接受高等教育简直连梦都没得做。正是由于父母优秀,给他带到一个高的平台上,他才得已接受好的教育,才能够有后来的伟大成就。
曾经看过一篇统计性的文章,内容是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成功,统计显示那些父母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当然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但是要知道学识和素质决定了教育方式。当然这种统计是以大数据论,个别现象不在此列,大家不要用个别例子去驳斥这种统计,没意义。
最近的热播剧《小别离》里面,张小宇跟琴琴抱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不飞的,还有一种自己不飞下个蛋让下一代飞的。”中国多得是第三种父母,自己不努力不进步,却拼命的让孩子努力,“你一定好好学习,看上重点大学,给妈妈(爸爸)争口气。”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各种家庭里。你都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能给他提供优秀的平台,却让这些在泥潭里挣扎的孩子成为全家的骄傲,成为你炫耀的资本,扪心自问,你有这样的资格吗?
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贫富差距比较大,这是事实,这里没有让每个家庭都培养杨振宁的意思,即使再优秀的家庭也可能培养不出第二个杨振宁。但是你不能以社会不公为由裹足不前,也不能全部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我们必须先得承认我们的孩子是普通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休养,努力工作,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把孩子培养的至少比我们自己优秀。只有你自己优秀了孩子才会更加优秀,各位宝妈宝爸们,为了孩子,努力,加油!
以此文章和各位宝妈宝爸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