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ensho,已经有过比较长时间的思考。
初见kensho,是源于信息收集的偶然,而后怦然心动,相见恨晚,世间还有如此好的东西?但在此之后,只听传言被高盛招安,世人皆未见其真正面目。
kensho者,何许人也。
(看不清楚吧,我也看不清楚,网上就没有清楚的)
号称可以处理世间大多数财经事件,并以问答的方式给出答案。最好的宣传莫过于如下:
1,当苹果发布新的iphone产品时,它的哪家供应商的股价会上扬?
2,当飓风袭击fulorida,哪家水泥股股价上扬幅度最大?
(就是这位大神,挺年轻的啊,加一个google的程序员合伙人)
这还得了?!对比alphago只能下下棋,这简直就是印炒机。然而看创始人采访记录说,kensho定位是要取代分析师,创始人原意大概是说投顾这事,之前很多人做了,之后也会有很多人做,我就不掺和了。这不符合逻辑啊,无论是从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都不符合,只有一种可能,臣妾她做不到啊。
好了,退一步讲,就算可以部分取代分析师,这也是个不得了的划时代的进步啊。复制到中国应该是很多从业者的想法,我还真各种收集了一番,好多人要么要做A股的alphago,很多是AI的从业者,程序员,还是金融资深人士,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问题是,没有一家做出哪怕一点点样子,一点点也好啊。
问题出在哪里?
几个问题:
1,kensho真的有用吗?
2,它的数据来源是什么?
3,它的分析逻辑是什么?
4,A股为何没有出现?
无奈本人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也没有丰富金融从业经历,也没有做过分析师。那如何分析。好在想到“元思考”,“第一性原理”,这是个神器。
元思考,就是回到事物本质,严格按逻辑推理。
1,kensho如果没有用,那高盛就是傻。作为老牌投资银行,一个投资决策不太可能太过失误,所以反推kensho至少有一定的作用,或者说可以替代一部分分析工作。
2,数据来源。金融结构化数据,包括财务基本面,交易数据,其实是很标准的,国外是bloomberg,国内比如万得,要获得这些数据门槛并不高。财经事件的话,那百度或google就是最好的,当然百度不会在这个垂直领域投入太多。大家都提到了NLP(自然语言处理),但更多指kensho的前台交互,就是可以像siri一样,直接问金融问题。这个其实不是系统的关键,对于专业从业人员,操作复杂一点无所谓,关键还得真的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
整理一下上面的分析,就是数据大家都有。自然语言前沿的技术也差不多,关键是kensho团队创始之初,也没觉得它的技术团队有多强。如果说他的技术合伙人的背景,那就是google的搜索技术,可以采集全网的财经资讯,公告等,分析出事件,热点。这里乍一听有道理,但其实真的去财经网站一看,全是无聊的信息,人工就全消化了,也没有什么新的认知。更有可能,可以用机器去“消化”各种公告,官方稿件,就业报告等。这里就需要建立“知识图谱”了。图谱才能理解语义,进行推理。
3.分析逻辑。其实分析师怎么干,机器就应该怎么干。现在就是“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人工智障”时代。所以要理解kensho的价值,先理解分析师的工作思维,他们工作中的痛点,以及他们工作的价值。就是kensho的价值。
4.为何没有中国版?这个也是作者最想探讨的。
有人说,那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门槛高,客观讲,在现在计算技术的条件下,也就是多一个分词而已,分好词了,其实差不多,至少不构成致命伤。
如下两点可能的原因:
1,分析师的价值。美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居多,价值投资居多,都依靠分析师及类似的逻辑在操作,是一个投资市场。A股散户居多,还处于各种划线,图表,听消息,跟风的阶段,分析师报告,一是很多人看不懂,二是看懂了也真没用。市场的逻辑,不符合分析的逻辑。这就导致分析的价值有限,进而kensho中国版的价值有限。
2,对于智能投顾的理解。A股市场大家一讲智能投顾,就是抓涨停,抓黑马。殊不知,这和永动机,炼金术有何区别,可望而不可及啊。
kensho的价值,在于从纷杂的信息中,高效获得认知。至于投资,还是仁者见仁的艺术,至少目前还是。
关于作者:魏佳斌,互联网产品/技术总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深度关注互联网发展趋势,AI金融量化。致力于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去理解经济、金融,实现信息增值。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AI量化实验室(ailabx),了解AI量化最前沿技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