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非师范类教师。
是一个物流专业毕业的非师范生。只是爸爸、妈妈特别期望,我能成为一位老师。
但在高考毕业之后,爸妈对于我选专业并没有过多的干涉。记得那是2007年的时候,中国第十一个5年计划,把物流专业,作为中国10大振兴热门专业之一。我选了,跟了热潮。
而且当时的想法就是,女孩子选的多的专业我不去,例如会计、护理以及教师,当时根本上没有想过当一名老师
大学期间学物流专业,发现也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者是说当时还没有真正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喜欢的工作类型。所以当时同班同学,对于专业,大部分都不怎么热衷,我们热衷的是考证。
教师资格证是我的首选。我考了一个初中政治的教师资格证。
毕业之后也没有想着当老师,还是找了一些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做了两年后,发现物流专业和我们实际工作的相差太远,工作环境也不是我很喜欢的,我又出去做了一些销售类的工作。
兜兜转转,还是发现当老师,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3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一个私立学校,当了一名三年级语文老师。由于是非师范类老师,虽然有学历傍身,知识性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教学能力,还是跟这些师范生有很大的差距。
庆幸的是,在这所私立学校碰到我的师父。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她所教的班级的成绩一般都排在全县前三。她当了我的实习的师父,也是我后来教学方向的一个榜样。
我从她那里看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从教学基本功到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研究能力。
我经常被说到哭,心里特别着急。很想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不辜负她,不辜负自己的学生。
但因为不是师范生,缺乏了四年的系统学习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开始的一年虽然有名师督导和指点,自己的教学还是比较糟糕。
学校方面的压力很大,每月都要月考,考的不好是各种检查。真得怀疑过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在私立学校待了一年我去公办学校了,公办学校相对环境会少了些压力。但从高压下来,并没有懈怠自己。
在学校我特别想成为像我师傅那样的老师,随便带一个班,就可以考出八十几分九十几分的平均分。我开始模仿她的教学风格和方式,效果并没有上出师父的那种课堂成效。心里很急……
2014年经过了一年焦急的状态,我不再想成为师父那样的老师了。我把步子放慢了,不再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2015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把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作为目标,心里平静多了。自己报了小学教育的本科,很多人是充拿文凭的,而我真的是有在认真学,认真去考试。
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我也从身边的同事,师范生出来的老师学习,学习她们已经早我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基本本领。
细化到写好钢笔字、粉笔字,站在讲台的位置和仪态,如何板书,如何拿捏好学情……
抄写至少两份教案,详案在教案本上,还有一份在课本上。我不再焦急,但仍然着急,因为细化到的教学基本功,真不是你要做到就可以达成的,期间从2014年到2017年除了得了一张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外,教学能力是勉强及格。钢笔字、粉笔字也一般般,教学成绩也是一般般。
尽管这样我并没有懈怠,持续的坚持练习,抄写教案,观看教学视频,听课,模仿……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片段。
如:我的语文教学,把语文知识体系中的,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一段话、一篇课文,一个一个教学片段去上。所以这几年我问同事经常会问,你怎么教生字?你怎么教拼音?你怎么教阅读?把他人和自己的以及自己学生的学情结合起来,再去复盘再去实践反思。
2019年的上期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教学效果渐入佳境……
等这样一个结果,花了6年的时间……
一件事还没成效时,先做3到5年吧!而对于专业性的行业,你不得不要相信“术业有专攻”,如果不是,目标不要定太高,从合格到良好再优秀,你以为你一个半路出家一出来能抵得过人家1460天的专业学习吗?
要想做得好,那就在工作期间把专业学习的1460天补回来,你才和他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2019年,我教学的第六年,有1460天的专业学习在里面,我过渡到了一个合格的老师。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