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垚烨
三个月前,如果有人跟我说,他能够在100天里读34本书,杀了我也不相信。三个月后的今天,我用三个月的时间亲身实践了这个计划,才发现自己在井底的世界活了太久,100天读34本书不仅可信,而且非常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
在此之前,我上了很多年学,从小学一直上到研究生毕业,但是我看了很少的书。上学这么多年看过的书,大多局限在课本,课本以外的书籍几乎很少涉猎。
工作之后,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更是捉襟见肘,身边的同事、朋友大都也是如此,“借口”几乎一样: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看书,哎,其实,我还是很想看书的。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如此。
后来,我发现一个领导,他每个星期都要看2-3本书,并且常年坚持。说到忙,领导不忙吗?他每天处理的事务大大小小不知比我们多多少?但是,他依然坚持每天看书。
这让我深受震动,于是就想,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一次跟他交谈,他告诉我们,他经常下了班看书到深夜,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这才明白,爱读书之人,不是因为有时间,而是他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时间自然就挤出来了。
于是,我买了一本关于怎么读书的书,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作家二志成,他在书中提出了100天读33本书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一开始看到这个计划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100天33本书意味着3天要读一本书,这在我读书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甚至,我研究生三年,加起来阅读过的课外读物也都不超过30本。
那天我好像意外获得了一把通向智慧之门的钥匙,100天33本书,我竟然觉得少了,于是又加了一本,我得超越二志成。
100天34本书这个雄心勃勃的读书计划就这么确定了。
按照书中说的,这个计划的目的是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所以,在选书的时候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是自己能看得下去的,小说、诗歌、励志、传记和科普书籍都可以。
我很快买了第一批书,大概有15本,大都是关于如何读书方面的。
按照二志成的方法,要完成这个计划,每天至少需要安排三个小时看书。我把一天的时间作了如下安排:
早上半小时,中午一个半小时,晚上睡觉前一个半小时用于看书。看书的时候,不作过多的思考,一直往下看,不要停留,包括看不懂的地方。
开始后不久,通过阅读,我发现很多大神级的人物都在推荐这个方法,比如秋叶(在线PPT教育霸主),鹏小六(简书一哥,粉丝量第一)。于是,对这个方法,我越来越相信。
然而,在执行计划过程中,才发现,对于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而言,要顺利完成这个计划是多么的艰难。
回想起来,要完成这个计划需要进行观念的升级,阅读方法的改变以及不断的反思分析改进。
对于过去的100天,我通过执行100天34本书计划,走过的那些坑,获得的那些认知变化,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重新定义什么是读完一本书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曾经都认为,读完一本书的定义就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而事实上,这只是小孩子的读书方法。成人的读书方法不应该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读书。
比如,你的感情受挫了,这就是你面对的问题,怎么办呢?你可以买一些关于情感方面的书籍,针对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去阅读,一旦解决你的问题,这本书就算你读完了。
对于一个成人,怎么样算是读完一本书?现在我觉得以下这些情况都算:读了一半认为这本书没什么意思,不想读了;挑选书中自己没有看过的部分阅读,其他熟悉的内容省略不读;针对自己存在的一个困惑或问题,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个部分去阅读,问题解决,其他部分不再读。我认为这些情况都算读完一本书。
02 从随性阅读到一元化阅读
随性阅读就是什么时候心情好什么时候阅读。而一元化,就是给自己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环境做一件固定的事情。
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忘记,100天34本书的目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对习惯的养成,固定两个字便是核心。
这就好像每天到了饭点我们就想到要吃饭一样。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个条件反射的环境和生物钟。
在这100天里,我努力把时间安排在一天的三个阶段:早上,中午和晚上睡觉前。早上上班前阅读半个小时的书,中午休息的时候阅读一个半小时的书,晚上睡觉前阅读一个小时的书。
每天如此,100天之后你的阅读生物钟习惯很自然便形成了。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很简单,如果有一天在这三个时间段,你没有读书,你会感觉很不自在,总感觉这一天缺少了什么东西。
比如说我,这个计划结束后,刚好国庆到了,国庆有几天因为出去游玩没有看书,就感觉浑身不舒服。黄庭坚所说的“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种感觉真真切切的就产生了。
03 及时反思,正视并克服懈怠期
这个计划的困难之处在于,在阅读过程中会有各种诱惑让你出现懈怠。这个时候,要正视懈怠,认识并承认懈怠是正常的心理惯性。同时要通过反思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我在执行计划时,到了半个月的时候,发现自己出现了第一次读书懈怠,每天三个小时阅读时间开始难以保证,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阅读。
我很担心这个计划就此夭折,于是,我及时写文章进行了反思,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接下来很快又进入了正轨,第一次懈怠危机结束。
慢慢的,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变大了,关于读书的方法,关于阅读的方法,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概念。主题阅读法、快速阅读法、洋葱阅读法等等,这让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知。
请注意,不断提升认知、获得愉悦,才能让你有持续学习的动力,才能让你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所提到的,要想习得一个习惯,必须要经历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个回路过程。阅读让你获得身心的愉悦感和认知的提升就是一个对你最大的奖赏,而这也是这个习惯习得的关键所在。
一个半月的时候,我又经历了二次懈怠期,这次懈怠的时间有点长,大概有几天都没有看书,眼看时间过半,看过的书还差一点过半,心里真着急。于是,我又通过写文章进行了反思,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解决方式,这次又顺利度过了。
04 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听书
读书不一定非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大段的时间专门做一件事情。
这个时候,谁能够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谁就能够比别人占得认知的先机。互联网时代,好处在于信息唾手可得,坏处在于信息太多,我们有点眼花缭乱,甚至出现选择综合症。
我采取的手段是,下载得到App选择付费的内容。我买了罗振宇在002号知识发布会上发布的重磅产品《每天听本书》。我把每天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用来听书,我从家里到单位差不多半个小时。
每天听本书的产品把一本书的精华内容说出来,一般也在30分钟之内,这样我一天可以听两本。通过利用碎片时间听书,我接触了大量以前想看却没有时间看的书籍,比如《三体》、《乱世佳人》、《机器之心》、《活出生命的意义》等等。
05 坚持写书评分享输出,不断实践。
读书的本质是:获得新知,提升认知,促使改变。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读懂了书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
分享可以是在读书分享会上进行,也可以是通过写书评进行分享。
对大部分人而言,写书评是机会成本最低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通过写书评,可以把自己通过阅读、听书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梳理,反观自己的认知、言行,判断这些知识是否有助于改善自己的言行。
比如,我通过读书了解了100天34本书这个计划,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也很认可这个计划,所以开始实践,这就是促使行为改变的力量。
感谢自己过去100天的坚持和努力,这个计划让我爱上了读书。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还在为没有时间读书而烦恼,那就试试这个计划吧。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喜欢我的文字就在下方点赞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