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婆婆的第一次相见是在我们订婚的那天。刚走进家门,就听到从屋里传出一阵大笑,一听就很陌生。进门后,一个身材矮小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就抬起头来直直看我,我知道那就是我未来的婆婆了。见礼,问好,婆婆显得有些拘谨,但还是冲我笑了。婆婆说话的腔调,湖广腔中夹杂着些甘肃方言,听起来有些怪怪的,嗓门很大。初次见面,可聊的话题不是很多,双方都很客气。婆婆送我们一大袋子青苹果,苹果不大到很甘甜。吃着这小小的甜苹果,感觉似乎是个好开头。
结婚时,我们直接在学校办的。一直到前一天,老公打来电话说,婆婆在婚礼时不过来。听了这个话,心里很不高兴,以为婆婆是在嫌弃我。追问原因,原来婆婆说她是二嫁,感觉自己会让儿子的婚礼不祥。郁闷中,有些酸涩。
后来,等到我怀孕,预产期临近时,婆婆来到了我的小家。而这次,才是我与婆婆的第四次见面。这次,婆婆打算照顾我的月子生活。看着婆婆拎着为我缝制的棉袄棉鞋,对即将开始的婆媳生活,我有期待又有些许忐忑。果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各种不适就接连不断。
那时,我们住在学校。婆婆大嗓门说话直,我不习惯她的直戳戳。婆婆饭菜不讲究,做熟就行,我不习惯她的粗糙。她与人很容易自来熟,和学校的其他老师聊天时什么都说,我不习惯她的不设防。这些磕磕绊绊每天都在发生,一开始累积的薄薄温情,被现实生活冲击的是满地鸡毛。
矛盾爆发是因为孩子。那天,我早晨起来后发现儿子的嘴角似乎有些青色。赶紧大声呼喊婆婆,结果,婆婆看过之后说:“没事,没事,是窗帘的影子。”拉开窗帘,可儿子的嘴角还是没有变化。我着急了,问她现在该怎么办。婆婆不急不慌的说:“这个是正常的,娃是医院生的能有什么事。”突然就觉得婆婆不在乎我的孩子。记起儿子刚刚出生时,她就说过:“怎么又是一个儿子,我们家就缺女子。”我一下子就愤怒了,直接和婆婆吵了起来。具体吵的什么话,现在已经有些记不清了,总归话撵话,肯定没有好话就是了。等老公下班后,我和婆婆一个在床上流泪,一个在沙发上哭泣……
当天下午,姐姐来看儿子,了解情况后将我训了一顿。给孩子吃了三天“七珍丹”,儿子的脸色恢复正常。可,随后我与婆婆的相处,总是别别扭扭。儿子满月后,婆婆就直接回老家了。这次的一个月相处,使得我和婆婆心里都有了疙瘩。
再次与婆婆相处是在儿子两岁后了。儿子两岁时的那个春节,因为住院,我们三口人没有回婆婆家过年。年后,婆婆搭三轮车来看孩子。看着婆婆被风吹乱的白发胡乱贴在脸上,心里的疙瘩似乎在缩小……儿子的抵抗力差,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我们也是被折腾的手忙脚乱。听了儿子的情况,婆婆想了想说:“我领了这么多的娃,还不相信啦,有这么不好带的,我来试试。”听了婆婆的话,心里涌起一股柔软的涟漪,那点残存的“疙瘩”消失于无形。婆婆有这份心思,我们当然求之不得。
可就是在这一年春季开学,老公被调到另外一所学校。每周,他就只能在周末时回家。说实话,听到调令时,我内心最担心的就是只有我和婆婆的相处。因为有月子的那一个月记忆,对以后自己单独与婆婆的相处我没了信心。可,对儿子的担心还是让我接受了这样与婆婆相处的日子。辞退了保姆,婆婆在我学校的小家住了下来。婆婆原本说的是试一试,结果,这一试,就是十年。
最初开始时,还是有那些不适应的存在。婆婆依然大嗓门,直戳戳,自来熟……每每想念叨念叨她,可看着儿子越来越红润的脸庞,最终将所有的不舒服也就默默咽下去了。日子,在我和婆婆的磨合中一点点推移。慢慢的,婆婆摸清了我喜欢的饭菜,我也开始习惯和婆婆的相处。一下班,就会有一个哄亮的嗓门:“吃饭了……”帮我驱走疲惫;郁闷时,她会给你说说东家长,西家短,你会发现,生活也就有滋有味了。
渐渐,我也摸索出婆婆的性格。喜欢吃就告诉她,想吃什么也直说,她不但不会生气好像矛盾还会少很多。
婆婆虽然不识字,但对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却从不横加干涉。周末我和老公偶尔闹别扭时,她会直接带着孩子去遛弯,不理我们两个的折腾。用她的话就是:“我只管娃的吃喝,教育你们自己管。你俩是大人,爱怎么折腾我也不管!”惊讶于婆婆的直接,与婆婆的相处,也就在生活交响乐中继续叮叮当当前行。
婆婆一开始说:“我给你们把娃带到上幼儿园,我就不管了,你们自己带去。”猛的一听这话,心里多少有些别扭。可,等到儿子上幼儿园时,由于我们两人都在基层乡村,周围没有幼儿园。这时,与婆婆商量,问她能否一人继续帮我带孩子,还得一人住在县城。婆婆二话没说,直接点头。就这样,儿子半年的幼儿园中班生活,是婆婆一个人在县城陪伴的。每个周末,去县城看孩子。曾有的点滴别扭,消散在婆婆絮絮叨叨的温暖中。婆婆用她的付出,正轻轻敲击着我善感的心灵。
下半年,我终于调进县城职业高中,就又开始了和婆婆带孩子的日子,老公依然在基层。婆婆这时又说:“我给你们把娃带到上小学,我就不管了!”再次听着,心里已没太多别扭。心想,这就足够了。
一起在县城生活的日子,和谐中又有新的波澜。城里超市多,药店多,婆婆也和其他老太太一样,喜欢去挤着抢便宜鸡蛋蔬菜,喜欢买莫名其妙的药品保健品。说过好多次不让去,都不听。也闹过几次别扭,可婆婆依然我行我素。每次看到她拎着“抢”来的东西,与同院老太太侃侃而谈时,也就只能一个劲叮嘱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时,婆婆就只一句:“你别管,我有数哩!”还好一直没出什么事。
我喜欢吃青菜,租住的房子旁边有块空地。婆婆利用儿子上学,我上班的时间,很快就在空地上种出了一大片绿油油的小白菜。等到小白菜可以吃时,婆婆就会给我做喜欢的搅团。金黄金黄的玉米面打成的搅团,配着婆婆自己种植的绿茵茵的小白菜,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曾经在办公室里炫耀婆婆做的搅团,逗的同事一定要亲自尝一尝。给婆婆说了同事的要求,婆婆大嗓门一亮:“那有啥,你叫她来,我明天就给你们做。”等到同事狼吞虎咽的边吃边树大拇指时,婆婆在一边不断的给同事夹菜一边问东问西。我在旁边,打断几次都不顶用。后来,跟同事解释,说我婆婆没别的意思,就是爱说话,请她别介意。结果同事却经常在我跟前念叨:“你妈性格真好,做的搅团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搅团!”好吧,婆婆的自来熟,好像也没有那么让人不舒服了。儿子两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就在我和婆婆的陪伴中结束。和婆婆的相处,越来越自然,习惯。
儿子上小学了,开学是我最忙的时候。央求婆婆帮我带孩子去报个名,报完名就我自己带。结果报完名回来,婆婆就给我说:“小学要接送哩,我看你一个还是不行。我问学校了,说是三年级就不用接送了,我给你领到三年级再回老家。”这一瞬间,心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不出口。只能一件件衣服,一瓶瓶她需要的常用药,也不让她开口就直接给她备好。
然而还没等儿子上三年级,我又一次从县城到了凤州镇。婆婆就再也没说过什么时候回老家,一直陪儿子到小学毕业。此时,婆婆已经75,陪儿子十年。
儿子走宝鸡上学了,婆婆坚持要回老家。我和老公一再强留,婆婆就说:“我要死在老家的,你们别管我!”没办法,和她说好,有什么事一定要打电话。想在老家就在老家,想来县城就随时来。婆婆答应了,好在老家还有三哥他们和婆婆一起生活。这几年,每年婆婆都会在我这里住几个月,又回老家呆几个月。
回想结婚的前十年,我和婆婆在一起的日子大大超过和老公的相处。这期间,有过争执,有过感动;有过别扭,也有过欢笑。对她从没当面说过感谢的话,但,我知道:这一辈子,结婚前享的是爸妈的福,结婚后我享的是婆婆的福。没有婆婆,我一个人带孩子上班的日子想都不敢想……
妈,感谢生命里的这场相遇。相识18年,朝夕相处10余年。您替我解忧,我为您养老。希望今生您健康长寿,希望来生我们还能再做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