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炎热的戈壁沙漠难得迎来几丝小雨,带着土腥味的凉意中我即将参加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的最后一次休学典礼。
校长一如既往的讲了很多,我千般情绪在心头,听得有些心不在焉,直到他低沉着声音说,请在座的老师为我们这九名即将跟随丈夫离开部队的教师鼓掌,以感谢我们这些年为部队,为场区,为学校的付出和贡献。
掌声中有人流泪,有人微笑,有人淡然,也有人思绪万千。是呀,我终于要离开这里了,这是我最后一次以东风中学在岗老师的身份参加会议,这是我最后一次履行我子女学校教师的职责,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听陈校长的教诲,听他以长者,学者,智者的身份为我们推荐假期阅读书目,为我们分析教育教学的改革变迁。
我舍不得这所学校,这所学校始终是我的骄傲,刚刚尘埃落定的高考我们学校又一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甘肃省理科第五;一本过线达到59%;全校没有一个学生落榜。这不是奇迹,这几乎是我们学校的常态,可这就是奇迹,我们没有社会依托,我们固守荒漠,我们是子弟学校,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选拔。
高考于我们不止是教学成果的检验,它更是我们这片艰苦边远沙漠栓心留人的一大法宝。我们终究在校长的带领下打破了航天人在这片沙漠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子孙的魔咒。他们远离城市舍身为国,他们奉献才华成就国之大器,而我们,如同园丁,守护着他们的幼苗,使之成长,最终成为一棵棵可以比肩他们父母的国之栋梁。
我为我的学校骄傲,每一颗冉冉升起的卫星后面有我们的功劳,每一次举国欢腾的神舟任务后有我们的身影,每一次火箭的轰鸣里有我们讲台上的声嘶力竭。然而,这所有的一切从来都不是天然的,许多人为了学校的今天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其中就有我们的陈校长。
说来惭愧,我在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一点点成长起来,我却对他的生平不甚了解,只知道他在八十年代初来到了这所学校,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听校长说起过当年的艰苦,他说吃过被煤油浸泡了的面粉,那些日子打嗝都带着煤油味;试过一个冬天四五个月没吃过一口蔬菜,别人给了颗冻了的芹菜,高兴得简直像过年;他还笑着说发福利分到猪肉罐头,一口气吃好几个撑得扶着门框站不起来......
如今他和我们讲起过往总是笑着的,可我能从他的笑容后看到当年的艰苦,那时候,大家都苦,可军人总有转业离开的那一天,校长却从少年到半百,把这多半辈子都交给了这所学校。
校长不笑的时候有些吓人,对于教学极其严格。他说课比天大;他说我们首先是个公职人员,其次才是妻子母亲;他总喜欢一次次强调每个学生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他说:“每个学生只是学校的一个百分点,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他要求我们要以百分之百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百分点,因为我们这里没有社会依托,这里的孩子没有别的出路,高考是他们振翅高飞的唯一航道。
校长做到了他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学校里四五百号学生的名字他如数家珍;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特长他都烂熟于胸;甚至于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学生的籍贯他都记得,这一切不是因为校长是超人,只因为他真的用了心。
我们校长不是军人,他只是个普通老百姓,我们校长领导着几十个军嫂,他自己的妻子却没有正式的工作,我们校长呵护着一批又一批部队里的孩子,他唯一的儿子却年近三十漂泊在北京。
校长没能力给儿子买房,工作了三十年,他的工资不过堪堪比肩一个二级士官,可校长能让许多人为他折腰,因为他的才能,他的仁义,他的品行。
校长有大才,多年前他常被上级部门抽调去闭关写材料,其出神入化的文笔我自然无福拜读,但我们每次开会时校长的讲话总让我有将它录下来的冲动,校长的发言摘录下来就是一篇极好的教学论文,几乎不用修改就足以发表;我们每个年级的家长会校长都会亲自主持,以期达到对家长的教育,校长对家长的讲话我更是奉做育儿宝典,他提到的经典书目我必定会买来和孩子一起阅读。校长的才能来自于他从不间断的学习,他乐于接受新事物,他在学校开展了创意大课间,校本课程,STEAM课程等活动,尽自己和这所贫瘠的学校的最大能力为孩子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如此种种方不负智者的名头,然而,始于才华忠于人格才是我们校长的魅力所在。
但凡多读了几本书的人难免会有些儒家思想,我们校长尤其如此,于是“仁”之一词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学校风气极好,离不开校长的带头示范,他担任校长近二十年,始终没有离开过一线教学岗位,他的语文课纵横古今,大开大合,不拘泥于课本,更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格和审美的养成,每一批他亲自教过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气度,那种格局和眼界是他教给学生最好的技能。
认真的对待每位学生是他的师之仁,严格要求帮助我们成长是他的人之仁。
这十四年来校长对我的帮助有许多,但其中两件尤其让我感动,所谓仁者仁心不过如此。
2015年,我主持一个甘肃省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少不了校长这个老学究的帮助指导,可即便如此结题时仍然有许多纰漏。第一次被打回来后校长用了近三周的时间,让我和课题组的成员把研究报告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好几个周末,我们在家休息,校长却从办公室打电话将我们叫过去,指出他发现的新的问题和不足,让我们再去完善。不擅长打字的校长一字字给我们修改,连一个标点,一个错字都不放过,从方法,思路,到最终成果一条条给我们把关,最终写出来时已经和原课题没有半点相似。
我一边感激校长的无私帮助,一边懊恼于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在校长的博学之下,我心虚得都不敢说出感谢的话语。终于课题通过了鉴定,可为我们付出了时间和心血的校长并不屑于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成果之后,他帮助我们,只是为了我们的成长。
还有一次是每个老师都避不开的职称评审,全校参评12人,这12人的材料校长一个个一条条仔细审核。滴水成冰的十一月,校长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起来喝口水才记起来忙得连午饭都没吃。依旧是周末,依旧是为他人做嫁衣,他的办公室里老师们穿花蝴蝶一样来来往往,他如同睿智的禅师为每个人的命运转折点细心把关。我交完材料离开时还有六七个老师等着校长审核,我感谢的话在嘴边打转,可看着校长盯着电脑专注的样子终究没有打扰他。
后来和同为老师的妈妈说起这件事,我妈不能相信如今的时代还有这样的校长,毕竟职称也好,课题也罢,这都是老师个人的事情,通过与否对学校对校长并没有影响,他任劳任怨理所应当的为我们服务,不过是希望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不过是希望同事一场我们的人生不要有太多的遗憾。
14年前我来到东风中学时校长就略有老态,但那时他不过四十出头,如今我已年近四十,校长还是当年的模样。他把一辈子奉献给了这片军营,他把军人孩子培养成才,他让军人的妻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他没有穿过一天军装,他却一辈子都在保卫着军人的大后方。
拥军的形式有千千万,陈校长以一个大儒的姿态一拥就是一辈子,没问过他有什么样情怀,没问过他是否有军旅情节,也许他做这一切只是出于一个书生的意气,学者的情操,可毕竟,这许多军人的孩子,这许多军人的妻子都因他而受益了。
如今我即将离开这里,我永远记得火箭直指蓝天的壮美,也会记得陈校长背着手在校园里踱步时的身影,我会记得我曾经是一个军人的妻,更会记得军营里不穿军装的校长的情怀和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