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名为《不必比较,在自己的时区前行》的文章,以下是原文: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分秒不慢。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世界分成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内钟表滴答各成一派。从日升到月沉,一天分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撒手人寰。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也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 一切都准时。”
此外,我还看到这样一段视频,以下是视频中的原话:
“有的人21岁就毕业了,但到了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有的人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赚了很多钱却过得不开心。有的人选择间隔年,去寻找自我。有的人在16岁就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在26岁时改变了想法;有的人有了孩子,却还是单身;有的人结了婚,却等了10年才生孩子。有的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有的人明明彼此相爱,却没有在一起。我想说的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你身边也许有些朋友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点。库班25岁的时候还在酒吧做酒保;在被拒12次后,JK罗琳到32岁才出版了哈利波特;Ortega到39岁才创办了Zara;马爸爸35岁才建立了阿里巴巴;摩根弗里曼到52岁才迎来了他演艺事业的大爆发;Steve Carell 40岁才红;Rinchard Branson 34岁才创办了维珍航空;25岁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35岁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因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并不是每一件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并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我希望你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充满意义的人生,学会用这些去影响、去点亮他人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看到这里,确确实实不无道理,我们不免被这样的语句所感化。但是,但我看到以下这段评论的时候,更是一种感慨万千:
“纽约和加州的时区不同,但太阳都会在各自时区的12点升到最高点。所以不管你在哪个所谓的“自己的时区”,无论做不做横向比较,在属于你的三十岁之时,你都应该达到一个高度了。拿27岁的稳定工作去跟22岁直接一步到位稳定的人比较,更是懦弱又错误的。至于25岁的CEO死于50岁这种段子,人们也许更爱听吧。虽然不排除有过劳死的个例,但从大样本和统计学概率论来看,穷人过劳死的概率更大。有钱人有着更宽心的生活、更好的医疗条件,平均寿命也普遍比穷人长。穷人挣扎在为谋生而不断奔波的生活中,精力和好心情毁坏在每一天的琐碎事情和斤斤计较里,真的遇到大病大灾时,很多时候都很难挺过去。结婚和单身不做孰优孰劣的评价,各有利弊。但是一定要搞明白很多成功人士是能结婚而不想结,而不是确实娶不到媳妇,连生育权都得不到保障。美国总统是有任期的。奥巴马选上的早,但到点也是要退休的。然而川普可不是厚积薄发70岁才成为成功人士,他早就成功了,只不过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你觉得你50岁才当上CEO,人家25岁就当上CEO的人之后就会停在原地等你来逆袭吗?人家25岁当上CEO后的发展节奏不是也要是你的N倍?不要陷入那种高分的学生综合素质就低能的误区里。优秀的人往往各方面都很优秀,很多富二代比草根眼界广,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上,后天努力的程度也要爆你几条街。聪明的人可以向下兼容、降维攻击。一个对世界认知很深的人如果想写朋友圈鸡汤爆款文,又或者无脑爱国煽动情绪文,往往比绝大部分lowB五毛写的更好。
世界是同步的,在你的年纪,领先就是领先,落后就是落后。你可以选择不比较,缩进所谓“自己的时区”的龟壳,即便骗得了自己,却永远骗不了社会的评价体系。最后你只能通过自我扭曲改变“成功的定义”而使自己稍微有点所谓的“成就感”。很多人因为眼界的局限性,把很多成功人士的日常生活当作装逼,却一直觉得自己是运气不好,怀才不遇。其实这就是你的真实水平,获得的最相应的社会评价而已。不要觉得我是在黑你,只有读了有刺痛感的文章才有意义。平时没有人黑我的时候,我都是自己黑自己——为什么我现在喜欢打德州扑克而不敢打DotA2啦?不是我老了玩不动了,也不是我混创投圈了,所以都得学扑克。而是因为DotA2太讲究实力了,水平不行的人,你跟我solo一百局你也是输100局。而我们创投圈的人都自命不凡,都怕被证明出自己的愚蠢。于是扑克这种稍微靠点技术,即使输了也可以赖抓的牌不好的消遣,恰恰保护了我们脆弱的自尊心。为什么读博士啊,是不是因为读本科时候没有好的项目和机会辍学开天辟地,毕业之后也没有好的又合适的工作,便去继续读书,一缓冲又是好几年。期间可以给自己和别人编制一个将来成为科学家或者令人尊敬的教授的这么一个美好愿景。 而事实上呢?科研工作者和科学家永远是两种生物啊,即使博士毕业之后还是发现事业很失败啊,于是乎,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无法就业,所以只能强行创业啊!为什么创业啊!又或是一直在反复跳槽呢?因为成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或者事业攀登者,是需要很长的周期的,短时间内不会把你是一个愚蠢而失败的人的事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罢了。等折腾到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时候,其他人已经都过得挺好了,也没什么兴趣关切或者评判你了。 而且即使真的失败了,你仍然可以逢人便开口“忆峥嵘岁月”,在他人面前刻意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让人敬佩的装B氛围。更何况,万一哪天真的走运成功了呢,这也不是不可能。历史长河里概率型致富的的例子也不少,这种类型的大佬有钱而愚蠢,有的以为是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命运的垂青,宣扬着自己年少时吃的各种苦,受的各种罪。还有一部分人也觉得自己的成功甚是莫名,于是诚惶诚恐地抱紧风水命理的大腿,也是滑稽。别再自我安慰和逃避了,实事求是是最好的。现在就开始行动,承认自己真的很傻逼。敢跟同龄人比较,承认我就是不如你。但我会在我的基础上继续努力。相信很多时候,最终你还是超过不了TA。但从今天起就是你突破自己心理舒适区间、走向牛逼的开始。这样的你,才是体面人。”
看到这里,我确实感到了深深的刺痛感。两种观点都存在其合理性。那么,我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不必比较,在自己的时区里前行吗?不大靠谱。那就在百舸争流中激流勇进,拼他个无怨无悔?活得太累。思考了许久许久后,我心里终于有了答案:鸡汤也喝,观点也赞同,输得起的同时不能放弃拼搏。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还有点道理,毕竟尽力而为,听天由命就好了,不是逃避,是在拼尽全力之后依然无所得的时候的释怀,是放下,是不过于执念罢了。
2018年6月19日星期二
附上我的微信,请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