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了,我仿佛是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氛围,4天的假期,妈妈准许我回家一趟,光想想就是心笙摇荡,高兴得要飞起来。
每年端午节都是恰逢考试月,更粗暴的说法是,每年的端午都在高考前后。不是每年这时候,都会有网络段子编排:“屈原数理化英都不行,唯有语文有点把握,但作
文又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所以他是因为害怕高考而投江自杀,或是高考考得心灰意冷愤慨投江”吗?当然,这是全供诸君作乐,也是考生排遣高考的压力罢
了。
我向来喜爱端午这个有几分韵味的节日,直到去年端午节
遇到了一篇《比邻而居》,膈应得我到现在都不肯再读王安忆的一点文章,自然也有些迁怒端午的艾香了。而端午,是一个被我们忽视了多久的美丽节日啊。吃粽
子,喝雄黄,佩香囊,栓丝线,插艾叶,赛龙舟……这上属的习俗我都体验过,而今,这恐怕也是一种盛事了。
我要讲的第一个习俗自然是吃粽子。家乡是水乡,三面环湖,多湿地,自然多艾草和芦苇。每年端午时节在菜市场都会有淳朴的老年妇女拿着竹篮,里面是水洗的芦苇
叶,油绿油绿的,你给它任何一个比喻都是矫情的文人腐词。包粽子可是项技术活,在我小时候曾熟练掌握过这项技艺,令人沮丧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技能
却倒退了。取两三片粽叶,窝成锥形,向里面注入糯米,当然可以放上一粒甜枣、一块咸肉、几粒红豆。再用糯米将其注平后,将粽叶绕着粽子的棱角旋转磨平,最
后用纱线将粽子扎好定型。难度和关键在于绕粽叶的部分,力度和方向都是有讲究的,根据糯米量的多少,摁紧些还是松些,叶子短了,必要的时候还需补上一片粽
叶。今年回去要是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得亲自试试,再包个自己称心如意的粽子。
第二个习俗知道的人应该不太多,但确实,我们那儿很常见。就是
用各色的丝线编一个鸭蛋兜,孩子会把它挂在脖子上,图个什么我也不太明白。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手工课期末考试就是编一个这个,当时我还帮急得团团转的同桌
编了一个他请我吃了一块钱的冰棍。再一次编就是初中的时候了,为了给我的表弟一份颇有创意的礼物,我耍出了这项技能,让他乖眉顺眼地叫了我几天的姐姐。
下面就要谈到插艾叶了。不知道城里人是什么讲究,在小镇上,菜市场或是什么河边都会有像上面卖粽叶的妇女,她们会捆好一束束的艾草叶代售,好卖的很,两天的
时间,路过的主妇基本上都要带一捆回去,搁门口或是门楣上,据说能驱虫避毒。能不能我是不清楚,我只知道,搁上一两个月草枯之后,爸妈会把它揉碎了给我泡
澡。说是能清洁皮肤、消毒杀菌。然而对此,我却没留下什么好映象。
还有就是端午的鸭蛋了吼哈哈哈哈。就连读书少的某室友都知道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嘱我给她们带有流油的蛋黄的鸭蛋,哈哈哈哈,对不起,深更半夜,我写不下去了。在这里奉上先生原文给你们垂涎吧。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最后不说了,时间来不及了,我要赶快发推送,好早坐上回家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