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出乎意料地在沉迷煲剧的本周看完了。比起重点放在讲好一个故事上的其他小说,这本书更像是一种客观而理性的记录:没有夸张的铺垫与情节描写,甚至是对奴隶经受的苦痛“轻描淡写”,还有大段的南方农作物耕作的“无趣”说明,也因此错过一个又一个可以让读者感受剧痛的机会,但全书也因此而显得真实可信。作者也提到,他只是想讲述他的经历和谈谈对奴隶制的看法而已。
有书友提到,在《飘》里见证了主奴的深厚情谊,却在《为奴十二年》里认识了这么多残暴无情的奴隶主。其实《为奴》也有善良的代表,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奴隶制好的一面,在这般环境下仍能保留人性闪光的福特先生以及年轻的庄园小姐固然可敬,然而也没人能否认是制度造就了大多数南方白人卑劣冷酷的脾性,赋予了他们扬起长鞭辱骂同胞的权利,导致千千万万黑人生活在火深火热之中。
我曾在想,当人从小身处一个环境下,他的几代长辈以及周围的人都对这个环境习以为常,那他是不是也会被环境被制度所局限,不会发现时下的弊端而是同样习以为常地生活下去。读《1984》的时候这种思考特别多,因为我更倾向于认为人是会被环境所限制的,所以觉得主角那样的存在很不可思议。所罗门,也就是《为奴》的作者,生而为自由人,被绑架后极度渴望重获自由;大多数土生土长的奴隶后裔大概能够理解何为自由,他们每日生活在无尽的劳作和恐惧中,因此渴望的东西十分简单——休息和少挨打,不会上升到渴望人身自由的层面。但所罗门竭其所能地在书里证明了,大多数被长期压迫的人可能不会思考很高层次的需求,但仍能分辨到痛苦与压迫,也因此会抵触、逃跑与反抗——“没有黑奴觉得奴隶制是好的”。
尽管微弱,任何强压下也总有人类的呐喊,终有一日这些声音会汇集起来震退压迫者。感谢所有为解放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2018年3月16日
读 《为奴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