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元年(178年),朱儁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
朱儁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征兵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
到州界后,他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
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迫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
东汉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
东汉朝廷调兵遣将,部署兵力镇压,各地黄巾军不但没被吓退,反而愈演愈烈。
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等等。
四月,朱儁率领的朝廷大军,在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与黄巾军将领波才展开战斗,不幸战败。
皇甫嵩随朱儁败退,被逼入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
波才率领黄巾大军,将长社团团围住。
皇甫嵩坚守长社,奈何汉军人少,众寡悬殊,军中将士都惶恐不安,士气低落。
东汉朝廷见战事不利,五月,派骑都尉曹操率军救援。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腾是西汉开国元勋、丞相曹参的后代,性情宽厚,历事四朝皇帝,前后三十多年,没有明显过失。
他举荐了很多贤才,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赵典、种暠等人,都是闻名海内的大名士,最终都位至公卿。
曹腾初任黄门从官,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因策划迎立汉桓帝刘志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这是宦官最高的官阶了,相当于二千石高官。
曹腾在世时,曾与一名吴姓宫女结成“对食”夫妻,并收养夏侯惇的叔父为养子,取名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生父。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位至三公。
曹操从小聪明能干,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修品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没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最喜欢纠集一帮纨绔子弟,飞鹰走狗,四处游荡,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还喜欢结交江湖豪侠。
在他要好的哥们中,有袁绍、张邈等人,袁绍出身“汝南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父亲袁逢位居司空,是典型的高干子弟、“官二代”,张邈是当时名士,“八厨”之一。
小时候的曹操到底有多顽劣,我们来看两个事情。
《曹瞒传》云: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典型的熊孩子,估计向他家长辈告状的不少。
他的叔父就多次在他的父亲曹嵩面前,数落他的不是。
曹操很郁闷,对叔父极其不满,就想了个法子,捉弄一下叔父。
一次,他遇见叔父,马上斜眼歪嘴,装成一副面瘫的模样。
叔父见他这幅怪像,很是奇怪,忙问原由。
曹操说:“中风了。”
叔父一听不得了,赶紧把这事向曹嵩讲了。
曹嵩听说爱子中风,急忙派人把他找去,查看病情,结果发现他并无异常。
曹嵩说:“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怎么回事啊?”
曹操回答说:“我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可能是故意这么说的吧。”
曹嵩听了,惊疑不定,心想:莫不是弟弟真是诅咒我儿子不成。
从此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什么不是,曹嵩都不相信了。
曹操计谋得逞,得意洋洋,更加顽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