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又是一周的最后,也终于可以给《了不起的盖茨比》结个尾了。
我目睹着盖茨比倒在泳池里,目睹着他死后,曾经熙熙攘攘、纸醉金迷的别墅,竟一夕之间变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浮华万象,最终都空虚地令人颤抖。盖茨比和黛西、尼克和贝克,所谓的爱情,全部散了。
在电视剧《琅琊榜》里,有那么一对爱情,即便不是主线,但看过那部剧的人都不会忽视,那就是谢玉和莅阳长公主的爱。
梅长苏对得起靖王,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和战友,对得起朋友和大梁的千万子民,但是他唯独对不起霓凰。除了冬日游览穆王府,蓦然间为她捡起发间掉落的花瓣,除了把霓凰拥在怀中的几句情话,除了当他要重新做回林殊时的那句“此生一诺,来世必践”,他的爱显得太少,太空洞。霓凰郡主,那是一个等了他十几年的人,这份爱太不完整。
他可以算尽天下人心,但在霓凰身上,才具无双的江左梅郎无能为力。
谢玉之于莅阳长公主,从那瓶乱了真情、拆散了鸳鸯的情丝绕开始,就注定是一出悲剧。婚后,我们似乎看得见莅阳并没有全心全意地爱着谢玉,性情刚烈的长公主努力生下和保护自己同南楚质子生下的景睿,也如平常夫妻一样同谢玉生活了几十年。再看谢玉呢?谢玉却为了莅阳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当誉王兵围宁国侯府,当谢玉和言阙、誉王针锋相对,你上前一步我也上前一步,怒目圆睁四目相对时,是莅阳让他放下刀剑。我们忘不掉那样一个场景,面对着持刀临颈的妻子,一生杀伐无数、被皇帝称为“护国柱石”的谢玉变得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他颤抖着问道:“莅阳,你真的要这么做?为了......为了景睿,你真的要舍弃我?”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长跪祠堂里,他抚着莅阳的肩头,还不忘喃喃:“莅阳,这些年,我是真的,真的喜欢你。”
只因你刀剑胁迫,我便可以舍弃我这些年得到的所有东西。今晚我是可以赢的,但如果失去了你,纵使我赢了天下,又如何。
谢玉一生罪恶累累,却在心爱之人的这一步上,跨不过去。
那个甘心顶罪、倒在泳池里的盖茨比,像不像谢玉?
像,爱一个人像飞蛾扑火,最终梦却碎的一败涂地。
你可能问,我是不是就要拿黛西和莅阳比了。
当然不是。
前面我说,我们似乎看得见莅阳并没有全心全意地爱着谢玉。但莅阳真的不爱谢玉吗?
风波暂息时,莅阳刀指誉王,让他以皇族名义起誓绝不株连、善待桌家;谢家祠堂内,她对丈夫说:“你若嫌泉下孤单,等我安顿好孩子们就过来陪你。”金陵城外,送别的路上,她为他送上银两和衣物,她把能保住他姓名的锦囊随身携带、寸步不离。
她的心里,渴望着他活着;在她的心里,谢玉是她的夫君。她爱。
这些,怎么能是一个物质拜金、风流成性、玩弄感情、不负责任的漂亮皮囊可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时至今日,我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是盖茨比自己在脑子里把黛西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存在。一切都是他的幻想。我认为,他爱的早已不是黛西这个人,而是他脑中那个完美的存在,是那个为了黛西单身苦等而感动了自己的自己。
盖茨比等了她五年。五年后,他为了这个女人付出生命,或者说,是因为这个女人,才走向末路。
我不知道威尔逊开枪时,盖茨比的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得知盖茨比的死讯之后,黛西的心里又想着什么。那些生前在盖茨比家里夜夜笙歌、蹭吃蹭喝的人们连悼念探望一下都不愿意。长岛的别墅就此荒芜,像是被巨人们遗弃了的城堡。
昨晚和聪哥聊这本书,聪哥说:“我一直认为这就是一部个人悲剧啊,为什么书评里都说这是一部社会悲剧呢?哪社会了,他自己自愿为黛西背黑锅,他死都是因为他自己啊,这不是典型的个人悲剧吗?”
这正是菲茨杰拉德的深刻所在,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最初的最初谈起。所谓美国的“喧嚣时代”,是一切的源头。
一战以后,美国没有遭受战争重创,相反的,凭借着协约国的身份和战争中放出售出的贷款和武器,美利坚一跃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自由放任”政策让市场的力量席卷北美大地,经济繁荣到小汽车在纽约的街道上连成一条长长的河流,像是资本主义世界里奔腾不息的血脉。股票、证券包括赌博让一大批投机分子成为暴发户,一夜之间便成为家财万贯挥金如土的富翁,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
黛西有什么好?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但是黛西的出场一定就像吸引了尼克以及万千读者一样狠狠地吸引了我的。如果这世上真的有黛西这样女人的存在,我想很难有男人不为这只存活于油画里的她折服。菲茨杰拉德是这样描述她的出场的:
“客厅里唯一完全静止的东西是一套巨大的沙发,上面坐着两个年轻女子,那模样仿佛是坐在落地的大气球上。两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裙子不停地波动、轻摆,似乎她们刚刚乘坐气球环绕屋子归来。我不由呆呆地站住了,耳边尽是窗帘的沙沙响和墙上一幅挂画的呻吟。然后突然传来砰砰的响声,原来是汤姆·布坎南关上了后窗,于是客厅中的风渐渐平息,而窗帘、地毯和那两个年轻女子也终于慢慢地降落到地面。”
美若天仙,身轻如燕,姣好的面容,优雅的气质。这就是黛西,这就是五年里让盖茨比魂牵梦绕的女人。菲茨杰拉德给了黛西一个好听的名字,也给了她一个完美的隐喻——黛西的英文名字(Daisy)是一种中间黄周围白的花朵,就如同散发着闪闪金光而空虚无比的浮华财富。什么是美,什么是成功?在盖茨比和诸多青年的眼里,美就是黛西,成功就是黛西。对盖茨比而言,重新赢得黛西,就是他奋斗多年“成功了”最好的证明。这就是每个怀有着“美国梦”的年轻人的目标之一。可是黛西又是无比物质的,她热爱财富胜过爱一切男人,她巧妙地周旋于盖茨比和汤姆之间,在看到盖茨比的财富后,她竟然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在驾车撞死丈夫的情妇后,她坦然地让盖茨比为她承担责任。她有着海黛一般的外貌,也有着美杜莎一样的无情、冷酷、可怕的心肠。青年们倾心于黛西的外表,却看不见黛西的内心。这就是那个喧嚣时代和社会里所谓财富、地位的虚幻之处,更是“美国梦”破碎最重要的原因。
“美国梦”是所有美国青年的精神支柱,是美利坚人民的灵魂。他们执着地相信,凭借着强健的体魄、慎独的态度、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一切。从最后一章盖茨比的父亲带来的作息时间里,我们能看见当初的盖茨比就是这样的一个青年:
多么上进的青年,多么渴望打破自己出身,渴望跻身上层的人,多么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在这个时代里挣得一席之地的赤子。我想,大多数人和盖茨比都是一样的,以为努力了就可以了。但努力了真的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是。
社会阶层的存在让这一切都极易被抹杀。多年以后,盖茨比一跃成为富翁。在当年他爱上的,却娶不起的女人家对岸修建了那么大的一栋别墅,宴请纽约各路名流前来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而他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朝着对岸黛西家码头的那束绿光微微伸出一只手。咫尺天涯。若不是尼克的出现,若不是尼克和黛西的那一层远房亲戚的关系,他恐怕还是不敢迈出与黛西相会的那一步。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产生自他自己的自卑自轻。盖茨比不是天生的贵族,他是暴发户,是速成的富翁,他身上没有天潢贵胄的气质。他说自己是中西部富家子弟,说自己曾求学于英国牛津,这一切立马就被尼克和汤姆识破,因为这谎撒的相当没有水平。一个人用撒谎的方式掩盖自己教育资历不高、掩盖自己出身的原因还能是什么?当然是因为他不够自信,他尽力去弥补自己与上流社会的不足,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切;他极力去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却只能带来更大的笑话。他这个短期速成的暴发户纵然是腰缠万贯,也不会为以汤姆·布坎南为代表的“真正的”上流社会所认可和接纳。这些固化的阶层决不允许如盖茨比这样的平地而起就想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人的存在。所以最终盖茨比的死,汤姆是贡献了很大一份力量的。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富翁和富翁是不一样的,阶层的差距就像高山和幽谷。当你从谷底奋力爬到山顶,以为自己就可以俯瞰整个王国的时候,那些早就占据了山头的人会一脚把你踢下去。他们不允许一个出身低贱的人和他们一起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快感——那是属于他们的特权。
如同最终同样走向灭亡的于连索黑尔,我在第一篇读后感里提到过。多么相像。
这就是社会悲剧的根源。
这里添一句话吧,我个人认为,这种阶层造成的悲剧,在我们如今的社会,也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很难撼动。
除过深刻的思想,就写作而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笔是相当优美的。菲茨杰拉德把自己的优雅、真诚悉数灌注到自己的文字当中。他每一个比喻、每一个拟人、每一个微妙的意象,都把这本书的艺术高度提升到了令人不忍释卷的层次。菲茨杰拉德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追求爱情的方式、态度,往往就能在不经意间让人联想到自己。盖茨比像是曾经的菲茨杰拉德,更像是在爱情里卑微过但是不息奋斗过的每一位青年。
转眼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盖茨比先生已经在向我摆手再见了。我喜欢他,我喜欢看他站在海边,遥遥望着黛西家码头那道闪耀的绿光不由自主地伸出手臂;我喜欢盖茨比的这座见证了那个时代声色犬马、夜夜不眠的别墅,喜欢那个花园里醉醺醺的三教九流,喜欢从屋子里随风飘散着的音乐声、欢笑声,喜欢这一切喧嚣背后安静、孤独、寂寞甚至凄凉的西装革履的盖茨比的身影。
我也越来越喜欢和敬佩每天耐心读书、思考、落笔,心甘情愿地为了一个疑问花费一个下午时间查阅各种图书资料的自己。
再见,盖茨比;再见,尼克。
再见,亲爱的菲茨杰拉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