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房子到期还有一月余。
到期后,续租,每个月的房租将上调。
并且,这房子的确有很多不便之处,非久居所。
于是,又快要开始找房子了。
租房,搬家,找房,大概成了似我这类北漂族的一种常态。
来北京的这些时光
开始,是四五百块钱的床位,六人间,热热闹闹,别有趣味,在北大东门待过,在师大南门待过,现今回想,还是一段很有印象的体验,仍旧记得那些蛮有味道的室友,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满满的一段经历。那时,还是求学的时光,一力追寻的,是书籍,是知识,是智慧。
后来,人大西门附近,六百块钱的地下室,暗无光,无窗,需开灯,一小床,靠墙一侧放了一排文哲类书,一小桌,放了点简单日用品,四平米,简洁至极,却也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早晨五点背包出门晨跑,晚上九十点左右回来洗澡洗衣睡觉,日复一日。心有丘壑,住地下室的现状未折心分毫,也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下于人的地方。充实的日子。于这里,我度过了一年时光,直到合同到期。
后来,是一千多的小单间。在这找房的过程中,首先排除了地下室,因为地下室的确湿气太重,于人有害无益,之后发现在五道口、清华园、知春路这一块,一千左右价位的基本都是无窗狭小的户型和隔断,看到那些房子的瞬间,我就发现自己,已经很是排斥,不喜欢那种幽闭,和昏暗,有种闷心之感。直到一天,去看一个单间,当推开房门,敞亮的光线铺面而来的那刻,我无法形容我心中涌出的满满感动,就是它了!
再之后,这个房间的一些无法弥补的缺陷也不得不去面对,没有独立的卫浴,尤其,卫生间不但是在房间的外面,而且是在整栋楼的外面,是整一个街区的公共厕所,小便大便你都得出楼,不得不说,公共厕所的味道和环境也无法去恭维,没有学校里或城中心的那么好,就是乡里式的那种。朋友,不好接待,女性朋友,则更不方便了。这不是一个可以久居之所,我的内心里,还是渴望着可以找到一个条件大致都还可以的小房间,知道是可以长居之所,可以安心的用心去布置,在床头,在墙壁上,贴上那些喜欢的人儿的明信片,安一个书柜,放置喜欢的作家和书籍,兴致来时,拾之即阅;并且,还可以迎接那些远道而来的朋友,或聚三四好友玩一茶话会。
我合计,换过五个住处,在北京这个城市,并不算多。当对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花销越来越大时,慢慢地,我开始去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有多需要一个房子?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房子?还是,只是房子某种功能?我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一个房子?我能像古代的游牧民族一样生活吗?简洁的必需品,强大的行动力,没有依赖,不会在安居处拖沓,强悍的行动力,目标明确,专注,行动高效,来去如风;断舍离,不去占有,就像车一样,很多日常的维护、保养、清洁的时间都节省出来了,少了很多家庭琐碎。
继续问,我是有多需要一个房子?还是只是需要它的某种功能?
遮风挡雨,睡觉?我能找到睡觉的地方吗?可以,我可以在公司睡沙发或打地铺,比肯德基麦当劳网吧等好很多,甚至比小单间还好,因为它非常宽敞,敞亮。再在公司准备一毛巾和牙刷,早上的洗漱也搞定了。
洗澡呢?一开始还真没想到法子,后来去游泳馆游泳,去健身房健身,都发现有免费冲凉的浴室,于是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平时的各种日常活动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学习可以在公司,可以在清华园的教室,可以在国家图书馆等等。
我发现,目前唯一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放一些日常杂物的地方,尤其是一堆书籍,其次是洗衣和晒衣服的地方,公司这边也不方便晒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