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活泼开朗,站在讲台可以侃侃而谈培训一整天,很少有人会将我和自闭症联系到一起,原来的我也从未有这样的意识。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01
2011年,一同在教练技术学习的团队成员在公益活动环节共计募捐30余万元,在蒙阴的桃墟镇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在捐建前期,我们多次考察当地的原学校,并到学生家中家访。
在一次的家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父母在车祸中身亡,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我们带着牛奶和500元钱去看望他,当我们刚到他家的时候他还在院子里,转眼间就跑到了屋里,并且钻到了桌子底下。我们农村有一种桌子叫“大八仙”,旁边还有一个“小八仙”,孩子就这样钻到了大八仙的下面,并且紧紧的抓住桌子腿。任由怎么叫他,既不回应也不出来。
后来他奶奶很无奈的说,自从他的父母走后,孩子就变得越来越孤僻,见到生人就躲。我们内心不禁非常难过,为了尽可能的帮助到孩子,我们找来团队中一位来自儿童妇幼保健院的资深专家解姐,解姐了解后说“这个孩子已经是典型的自闭症症状,需要经过治疗,否则对他的成长会很不利,再大了有可能得借助心理医生”。
至今,我也无法忘记那个孩子紧紧抱着桌子腿的情形。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02
在回程的路上,我继续咨询谢姐,谢姐又给我讲了一些有关于自闭症的症状,比如:不愿意与人接触、不愿意与人聊天、喜欢独处、情绪波动大等等。突然我发现,我小时候有很多情景和她讲的很相似。虽然谢姐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我曾经自闭过。
小时候的我不愿意接触任何陌生人,家中只要有陌生人到来,我一定会躲到别人看不到也找不到的地方。
小时候的我不愿意任何人讨论关于我的事情,不管好坏只要说我,就一个结果,那就哭个不停。
小时候的我是妈妈的眼睛,天天在家陪着妈妈,不会到外面和小伙伴玩耍。
小时候的我是妈妈的拐杖,每天带着妈妈到想去的地方,我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我和妈妈。
直到10岁那一年,我才离开家到学校去上学。还记得自己很傻很傻的样子,老师要求把学过的拼音写三遍,我写完一遍后就不知道如何写三遍了,但是又不敢问别人,所以就自己偷偷的哭,老师问为什么哭?得到答案的老师轻轻的告诉我,写三遍就是同样的事情再重复两次就可以了。这或许是所有人都会觉得可笑的笑话了吧?而这就是小时候的我。
随着学习和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我慢慢的开始和人接触、与人沟通,慢慢的也变得开朗了。就这样慢慢的走出了自闭和自卑的过程!
03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了作文课,我不爱说但爱写,所以每一次我的作文几乎都会作为范文来朗读。从那时起,我慢慢的开始建立自信,再加上我从小就会讲普通话,所以我经常带读课文,慢慢的我走出了自闭和自卑。其实我很感谢我的老师,是他们带我走出了灰色的自闭童年。
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不算是非常活泼健谈的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到保险公司做培训师,其实在保险公司的四年才是真正培养了我口才的四年。从有想法讲不出,到可以侃侃而谈;从想说不敢说,到有思路的表达自己;从上台就紧张,到属于讲台的主人……我感谢这段时间给我的历练。
其实直至今日,我的内心和我的性格也还会受小时候的影响。胆小的性格让我不敢去闯,懦弱的性格让我不去争抢。我觉得“性格决定命运”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一个人的性格想要改变也是很难的,但是一定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已经改变了很多!
04
如今,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生活在封闭的思念里。今年的春晚小品《真假老师》反映了留守儿童缺少爱的故事,但其实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性格的孤僻和不自信,甚至有人会走向歧途。
我不知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当下很多家庭教育的悲哀。美其名曰“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可事实是错过了太多孩子的成长和对孩子的关爱”,而恰巧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太多父母的眼泪中含着教育的悲剧!
其实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自闭的世界中越走越远。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我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用爱温暖我,带我走出了自闭和自卑的世界。
如果你遇到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请给他多一些爱和理解;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请不要抱怨和指责他,因为只有关爱能够让他变的越来越好!
自闭曾经离我那么近,感恩每位曾经帮助我的人,是你们让我拥有了今天的美好!
感谢所有经历,让自己成长;感恩每个相遇,让彼此认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给我一个小小的❤吧!感谢鼓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