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害怕写作,觉得无话可说。
今天的晨读讲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我觉得用在写作上非常合适。
一、双流理论:冒出想法和筛选想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们在看一段材料或一本书时,往往会冒出许多的想法,或某一段话让你很有感触,那么一定要及时记录这些想法和感悟,用笔记本也可,手机也可,标注页码也行,总之,不要让这些想法白白溜走。
开始写作时,就可以挑选出有用的、体会较深的想法,整理成文。这样有章可循,写作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二、框架理论:先完成,再完美
确定好主题和重点内容,有了大概的框架就马上行动,在行动中调整和完善。
许多具体的细节和方案,只有在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才更容易知道问题是什么,怎样调整。一味的停留在规划细节上,于事无补。
比如许多的小说家,构筑了故事的基本框架,确定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就开始写,许多情节和故事的后续发展,都是在写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甚至有些作者觉得是书中的人物在推动着他:接下来要这样写才符合逻辑,也更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实我们写晨读时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之前没想到的话,写着写着的就不停冒出来了,逻辑也慢慢清晰。
所以,写,就对了。
不要纠结有没有人看,不要纠结会不会被嘲笑,不要在意内容的深度,字数的多少,先写起来再说。
好的文章,大多都不是一气呵成的,要经过沉淀,深思熟虑,反馈,修改,润色等步骤。
所以,破除完美主义,别想着一步到位,一鸣惊人,先写顺了,再求好吧!
同时要克服拖延症,别想着等文笔好一点,等素材收集得差不多了,等精神状态比较到位了再开始动笔。越拖越没有精神写。只有开始做,你才会做得更多。
曾看过一个人写了1400多篇文章,然后编辑从中挑出100多篇质量上乘的出书。看看这个比例,是不是心里会平衡好多。我们爱的猫叔的文章,也不是篇篇都达到出书标准的。
所以,先上量吧,量多了,写得顺手了,总会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吧!
三、制定出口策略:明确下一步行动
以前老师教导我们,写文章要形散而神不散。
所以提前规划好写作的时间和任务,比如什么时间段写,主题是什么,有哪些要点、用什么过渡语、写几个关键词提示等等。
这样做可以防止写得天马行空回不来,或者写了一段后茫然不知接下来要表达什么,白白浪费很多时间。
写作是输出。成语“胸有成竹”,就是要表明心中有料有货,才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输入很重要,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001 持续输入,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记录和总结。无论是看书,看电影,总会带给我们一些体验和感受,把它们写下来,就是一篇走心的文字。
002 找榜样, 向牛人学习。优质公众号非常多,找到你喜欢的风格和作者,模仿他的写作思路和文风,这样进步是比较快的。
003 主题阅读或报网络写作课程。关于如何写作的书和网课比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004 加入一个写作社群,抱团成长。曾看过一段话说:
如果要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因为不受干扰,更加专注,但容易孤独和寂寞,难持久;
如果要走得远,那就结伴同行,可以相互照应和鼓励,忘记时间的流逝,但若素质参差不齐,可能会相互影响和拖累,效率降低;
所以,要走得又快又远,那就和志同道合并势均力敌的人一起走。
加入写作社群,逼迫自己持续的输入和输出,又有同伴的鼓励和反馈,相互学习借鉴,进步会很快,你会做许多原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要快速而有效的成长,还是离不开刻意练习的。
我自己也是加入了猫叔的小灶群,才写了这么多文字,近10万。我算是落后的啦,我们班有的写了30多万字,获得了许多的成长和改变。
不要畏惧,不要懒惰,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始写作吧,即使只是自己的人生记录也好啊,未来回头看时,知道自己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这是遇到曾经的自己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