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是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志向坚定。“守死”,坚守,固守,保持。守死不等于死守。“善道”,君子之道,仁义之道。
《子张篇》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指诸侯国。身在外则不去政局混乱的邦国,身在内则离开政局混乱的邦国。
▲天下有道:天下太平,政通人和。《季氏篇》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见[xiàn]:同“现”。
▲无道则隐:政令不畅,隐藏自己的治国理念。
《卫灵公篇》15.7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贫且贱焉”指国家政局稳定,应出仕为官教化百姓,自然有俸禄养活家人。“耻也”指有才能却避世不出,不求进取,这是耻辱。
《宪问篇》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译文】
孔子说:“志向坚定,勤奋好学,固守善道。不去政局不稳的邦国,不居住在政局混乱的邦国。天下有道就出仕为官,天下无道就隐藏自己的治国理念。邦国政治清明,却不为国效力,是可耻的;邦国政治混乱,仍身居高位而富有,也是可耻的。”
【学而思】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太平,政令通畅,儒家的治国理念才能得以实施,能更好的服务百姓。天下混乱,政令不畅,地方官府各自为政,强敌入侵,儒家的治国之道就不适合国家需要,“无道则隐”并非躲避乱世,隐居惜命,而是隐藏文治,转为武功。正如曾子所云:“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国家太平,则治世安民,教化百姓。国家混乱,则拨乱反正,保家卫国。
“天下”指国家,“邦国”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局势混乱,可以离开,天下混乱,国将不国,则投笔从戎,安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