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回家,女儿给我看她写的习作,让我帮忙修改。女儿写的是昨天白天课堂上发生的真事,关于作业的事,我是知道情况的,还曾经在微信上和老师交流过。老师也很无奈,只是回说:你孩子学习成绩好,不想写那么多作业,就不写吧,但不要和其他同学和家长说,否则,学校领导知道了,我不好交待。于是,就有了孩子下面的作文。
今天,老师有点生气:
写作业是为了让你们巩固知识点,可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抄答案,这是初三毕业班应该有的学习态度吗?
在老师严厉的目光注视下,我的脸一阵一阵发烧:
刚才我抄作业的时候,老师刚好从我身边走过,她一定是看到了,才会这样在课堂上说,虽然没有点名,但一定是指我说的这些话,我是班干部,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我还是下课去老师办公室私下向老师承认错误吧。
"老师,对不起,我抄作业是不对的,以后我一定改正,每天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好孩子,老师没有生你的气,你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抄就抄吧,你不抄作业,难道你每天能写完作业吗?"
我有点不知所措:
这作业到底该怎么写啊?
孩子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是埋头在一堆作业中。小学的时候,女儿一般会在二个小时左右完成当天作业,偶尔还有一点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到了初中,完成当天作业就需要四个小时以上了,晚上回家,除了吃饭,就是趴在书桌上写作业,每晚完成作业时都到十一点了,只能马上去睡觉,因为第二天早晨必须六点半起床,洗漱吃饭半小时左右,学校规定七点半必须到校,否则,班主任老师就会在班级的微信群里点家长的名。到了初三,情况愈演愈烈,每门功课都会有写不完的作业,如果孩子不直接抄袭答案,十二点前是不可能完成的。我是医生,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是学习成绩的好坏,所以绝对禁止女儿熬夜,经常主动建议孩子直接抄答案,就是这样,孩子在十一点前没有上过床,有时,被我逼急了,就自己定个闹钟,第二天早晨五点起床赶作业。
女儿是一个好学生,成绩一直不错,但我看不到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挂在她嘴上的只有学校的成绩排名,是和同学的竞争。我感到很担心:一旦她在和同学的竞争中失败,她还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吗?一旦她考上了大学,她还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吗?一旦她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了,她还会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吗?我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从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对周围人的观察,如果学习的动力不是源于爱好和兴趣,一旦没有了外界的压力,继续自觉学习的可能性是零,即使迫于短期的压力,重新开始学习,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也是零。
我理解的人生是一种修行,想爬上高山,就要不停地提高,而不是到达一个水平面后的原地踏步,也唯有不停歇的学习,向书本学,向高人学,向失败学,挑战自己,才有新的高度。
因此,我理解的教育是培育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教会孩子学习的正确方法,而不是唯成绩论的短视。
唯成绩论的教育必然会导致现在中小学的海量作业,学校以升学率排名,老师以班级总成绩排名,每科带教老师当然会以本学科作业量尽可能抢占学生在该学科花费的时间,海量的作业不仅仅是挤占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更可能的是摧毁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每年高考结束,我们最常听到的新闻是很多孩子撕书泄愤,我很心痛,这是对学习有多么憎恨才能做出来的事啊,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们对于教育的问题总是不急,社会还有很多要我们着急的事情,比如雾霾,比如江河污染,再比如……,教育嘛,真的不急。我们一直持亡羊补牢的做事模式,情势所逼,政府不得不为,倒逼机制是我们做事的常态。
教育真的不急吗?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已经是目前社会的潮流,留学生低龄化愈演愈烈,不中不洋的华裔二代,正经历着社会认同的缺失,又是一个无法补救的痛。
教育改革真的很难吗?我看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打碎唯成绩论的教育指向,稍微改一改教育考核的方法,借鉴一下大学的总学分制,把一年一次高考变成一年二次,特殊学科如英语,可以直接并入托福。更理想的是像英语托福一样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考试机构,一年多次考核。
真的如此,我现在还想不出来中国的教育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可以肯定:孩子们的作业不会有那么多了。作业压力的缓解,应该会让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更多地偏向兴趣吧。
教育改革真的有那么难吗?我想更多的是不想负责,不想作为,扯扯皮,我们就可以混日子了,反正,教育的恶果暂时还没有成为众矢之的,教育的影响因素也很复杂,到时候,我们是可以找到很多借口脱责,应该不急。
无视教育的中国,未来的人们会幸福吗?我很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