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网易蜗牛阅读一开始是紧跟着微信读书出来的,用来填补精品阅读市场的空缺。现在经过了1年的进化,已经成长为阅读产品中独角兽一般的存在。我算是网易蜗牛读书的老粉了,使用过程中发现很多惊喜,也有吐槽。本文从阅读场景来进行拆解,提出了一些优化方向,以供参考。
阅读场景拆分&各个场景的核心问题
从场景来看,主要有使用时间、阅读状态、用户动机三个维度:
根据不同维度进行组合,可以把所有进入产品的用户归类到这18个场景,并估算出各场景的出现概率:
按以上的估算方法,蜗牛阅读最核心的3个场景为:
- 继续阅读没看完的书——从书架进入阅读界面
- 看到一半找新书——退出书架到分类页/领读页
- 看到一半发表感触/互动——从阅读界面进入问题/评论页,或者直接进入领读页互动
场景1:继续看没看完的书
这三个场景里,第一个场景(继续阅读没看完的书——从书架进入阅读界面),产品需要做的是:提高沉浸阅读体验,鼓励深度阅读。因此需要优化阅读器,同时对用户的深度阅读行为基于鼓励。
什么是深度阅读行为?写书评、做笔记、提问与总结、用户间讨论等。这是碎片时代的泛阅读中较难出现的。现在蜗牛阅读采取的鼓励方法主要是境界分和阅读时长兑换蜗牛壳。 其他可以考虑的用户激励方法有:
- 针对达到一定阅读时长的用户,出现读书报告弹窗:“你今天一共阅读了182分钟,超过了67%的读者”;
- 阅读勋章体系(汗牛充栋——书架上超过20本书、指点江山——评论超过5条、挥斥方遒——写下书评超过2000字......);
- 显示用户当前的“连续阅读时间”——即没有中途退出找新书,而是始终阅读书架上那一本书的时长。
-- 注:第三个方法主要是为了减少用户频繁地在书籍间切换。可以考虑通过有趣的交互形式(比如成长的树苗之类)来呈现。在蜗牛阅读的第一版曾经有过“书架上只能放3本书”的规则也是起到了类似作用。
场景2:看到一半找新书
第2个场景(看到一半找新书——退出书架到分类页/领读页),用户退出原本的阅读界面很大原因是读不下去/没心情读,因此目的也是明确的:找到下一本感兴趣的书/内容。因此,产品需要提供的是:
- 清晰明确的分类查找路径
- 精准的内容推荐
- 优质图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
1)分类查找路径
分类查找路径部分主要是分类搜索页面,这部分由榜单、出版社和图书类目构成。
├── 榜单
├── 在读榜
├── 新书榜
├── 出版社tag
├── 译文
├── 理想国
├── 中信
├── ...
├── 图书类目
├── 小说
├── 青春
├── 漫画绘本
├── ...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入口。出版社入口一方面能让合作的出版社得到曝光,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筛选作用。比如“译林” = “外文译著”、“中信” = “优质科技图书”等。
但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出版社标签起到的筛选作用并不鲜明。比如理想国、读客、果麦,普通用户是没有清晰的认知区分的。将其放在首屏正中间的位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不利于之后扩展更多的合作机构(因为位置有限)。
因此建议:优化出版社的视觉标签展现形式,将其压缩为tag形式,如下图所示。
这样做优势有:
- 有利于给更多机构展示的空间(比如蓝狮子、外研社...)
- 和普通书籍类目形成视觉区分
- 增加下面类目的曝光机会
2)精准的内容推荐
现在蜗牛阅读的推荐体系主要是:
#目前的推荐体系
├── 榜单(权威推荐)
├── 首页“安利基本新书”
├── 分类页的在读榜、新书榜
├── 基于内容tag的推荐
├── 图书详情页“猜你喜欢”(推荐同类目书籍)
├── 基于领读人(用户节点)的推荐
基于领读人的推荐本意是弥补标签推荐覆盖不到的领域,让用户节点来代替权威推荐。
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首页领读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原因主要是营销号/大V把领读当作内容发布平台,发布大量和推荐阅读无关的文章。
(这样一来,用户关注了五六个领读人,就相当于关注了五六个阅读相关公众号,内容噪音过多导致的结果就是打开率降低)
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让“关注领读人”的行为更精准,二是根据内容质量决定领读人书评推送量。
1. 让“关注领读人”的行为更精准
├── 增加“领读人标签”,提高节点过滤的效率
├── 根据领读人书评内容涉及书目生成标签聚类,作为推荐关注的参考
├── “领读人推荐”模块,根据领读人标签和用户过往行为生成推荐理由
├── 如“口味相似”、“阅读重合度高”等
2. 根据内容质量决定领读人书评推送量
├── 根据过往内容打开率决定推送权重
├── 根据涉及图书的数量决定推送权重(比如对一本书都没有涉及的文章/涉及超过10本书以上的文章进行降权)
除此之外,为了完善推荐体系,首页增加个性化推荐模块也是必要的。但因为用户找新书的频次其实远低于听歌/网购(听一首歌几分钟,看完一本书几小时),所以推荐这一块整体没必要做的很“重”。
3)优质图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
图书资源是整个平台的基础。这部分一是图书数量和质量间的平衡,二是图书的基础信息建设,包括标签库的维护与更新。(想想也是个大工程,难怪个性化推荐不好做)
场景3: 看到一半发表感触/互动
第3个场景(看到一半发表感触/互动——从阅读界面进入问题/评论页,或者直接进入领读页互动)中,产品主要目标是:构建阅读社区的讨论氛围,帮助用户融入和成长。
这个模块目前主要包括阅读中互动和领读两块:
├── 阅读互动
├── 提问与回答
├── 短评论
├── 领读体系
├── 关注领读人,看书评
├── 领读人推荐
├── 用生命点赞
├── 写书评,成为领读人
├── 境界分
用户融入一个社区,并积极互动生成内容,条件无非是:1) 有感兴趣的内容/人,2)有激励/炫耀价值。比如早期的知乎,能让用户“发现更大的世界”,同时又打上“精英社区”的标签,自然吸引大V争先恐后发表内容。
而蜗牛读书的情况在于:作为阅读类app,社交属性不能太重,否则会带偏产品体验的调性(这也是其与微信读书的最大区别),因此无法使用普通的促活方法。(同类型app很多都有读书会活动,实际上有利有弊的)
领读体系更偏向一个独立模块,以领读人为节点进行用户——书籍之间的连接。但因为大部分用户还是以读书为主,因此它占的权重不是很大。
核心是阅读互动部分,包括图书详情页的用户短评论和提问。现在每本书会有一个默认问题“阅读此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用户提出的问题,但回答率都相对较低。
为什么回答率低?因为读到同一段话,有问题/遇到阻塞的用户会提出问题,或者点进去看看有没有类似的问题,而知道问题答案的用户却不会主动点进问题界面,最多只会通过笔记/书摘等方式记录。这就导致大量问题被提出,但回答的人很少。
因此建议:在消息列表中,给用户定向推送“你可能想回答”,定期将新的问题推送给相关用户(阅读完这本书/写过这本书的书评的用户),这样既能提高提问互动,也避免了阅读体验干扰。
优化措施总结
根据上面拆分的三个核心场景,得到了8个网易蜗牛阅读的优化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 阅读
├── 鼓励深度阅读行为
├── 总结性读书报告弹窗
├── 阅读勋章体系
├── 显示当前“连续阅读时间”
├── 找书
├── 优化分类查找路径
├── 出版社tag视觉优化
├── 增强内容精准推荐
├── 关注行为更精准(领读人标签、推荐理由)
├── 书评质量决定内容推送量
├── 互动
├── 领读人标签建设
├── 提问促活:消息中定向推送“你可能想回答的问题”
结语
截至2018年1月,我个人用网易蜗牛读书也有1年了。自从知识付费时代来临,好内容的价格就水涨船高,因此我一直觉得蜗牛读书是一个很公益的项目。我非常感激它的“每天免费阅读1小时”,让无数和我一样的普通用户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优质内容。我想,这也是这个产品的本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