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女人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实则敏而静。
唤鱼联姻
北宋年间,青神乡贡进士王方执教时,苏洵送儿子苏轼到中岩书院读书。苏轼聪明好学,深得王方喜爱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绿水一泓,苏轼读书之余常临流观景,常叹:“好水岂能无鱼?”于是抚掌三声,立时,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浮翔。苏轼大喜,便对老师王方建议:“美景当有美名。”王方于是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投笔竞题,可惜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过雅,便是落俗,最后苏轼才缓缓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令王方和众人叫绝。苏轼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从瑞草桥家中送了题名来,红纸怡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更令众人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苏轼手书的“唤鱼池”三字被刻在赤壁,经可三丈,秀美俊拔。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是年,苏轼19岁,王弗16岁。
红袖添香
王弗与苏轼成婚之后,便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进士之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作为进士之女的她,一开始并没有向苏轼夸耀自己通晓诗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在父亲看来,她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情深不寿
苏轼为官仕途,宦海沉浮,大悲大喜早已看淡世事,可是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候,他想起的,还是她。“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生与死的两个世界里,他认为心若相通,身死魂不灭,仅仅只是天上人间。“十年生死两茫茫”,虽阴阳两隔,但那个女子纤柔的身躯如花的面容,仿佛依然触手可及。一如从前,王弗就坐在小轩窗前,为自己梳妆。
夫妻相伴十年,她便离他而去了。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为她立碑,写下情深意浓的《亡妻王氏墓志铭》。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直到十年后,午夜梦回,苏轼仍不能忘怀那段与王弗共度过的美好时光,便写下了让后人黯然泪下的千古绝唱《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