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之花备受摧残,以慢调描述颇为应景。花本柔弱,从生长以来便受地域所限,环境所限,季节所限。短暂的开放仍要经受风吹雨打,除此以外,临到花期百花盛放,很容易便会深藏于群芳之中,不甘虚度韶华大都孤芳自赏。这是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因此,错过花期的绽放总会引人注意,即便只是一瞬,却能足够惊艳,即便单调存在,也可点缀大地。试想一下,是否经历过一瞬间的感动,直击到内心?比如,为一段文字读一本书;为一句话,观一部影;亦或是为一个小细节,做出一次大决定。
苏轼也曾为了一朵牡丹,开设一场宴会,从词中走近,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熙宁八年九月,苏轼身在密州,听闻有一朵偶然开放的牡丹,内心为之一动,便开设宴会,共赏名花,以期留住最后一抹春光。
他刚到密州时,这里已经遭遇了多年的旱灾蝗灾,苏轼斋戒吃素,忙于求雨,根本无暇他顾。今年已经到了百花盛放的时节,整天吹着东风。他在斋戒的大院里,只能面对袅袅的茶烟,绿苔和芳草,以及柳絮和榆钱。听说城西,长廊连着古寺,甲第带着名园,那里有两种珍稀牡丹,使他流恋。
可惜清明节已过,残花无处可归,苏轼不禁泪洒怀前,正当这时,苏轼看到远处有一枝牡丹,不知在这渐近深秋的时节,为何它还这般红艳?苏轼赶忙设宴会客,来一起赏花,暂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苏轼望着这枝牡丹,忍不住感叹,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有丝毫怜惜,不如留着这美妙姿色,去开在明年春天吧。
雨中花 夜行船
宋 苏轼
雨中花慢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苏轼的这首《雨中花》看似咏物,实则抒怀,百姓大灾,他日夜心忧,这时意外看到一枝开罢的牡丹,其意不只在赏花本身,更会多出一份隐含价值,就像开放的牡丹一样,这片大地也定能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