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篇读书笔记应该是《失控》,但是太烧脑,啃了6个番茄钟之后还是放弃,换一本控制范围内的,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按照学习事物的等级来说,从恐慌区跳到了舒适区,然后问题来了,怎么能够选择处于学习区的书籍???(这是后话,继续探索吧)
之前提到过,姑娘标准的文科出身,但是阴错阳差从事了2年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俗称的ISO9001),之后又开始与数据打交道负责供应商质量管理,这本书也是刚开始转到这个新工作领域的时候准备看的,可是却从来没完整看完过。这个时候看来,基本都是自己已知的领域,而且由于出书时间比较早,又是日本作者,很多情况都是根据日本公司当时的情形所述,但是内容基本都是ISO9001标准要求条款,我将结合书本内容与新的标准体系要求(ISO9001:2015)展开。
1. 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这点毋庸置疑,你的产品最终是要售给客户,只有客户买账了你才能生存。用体系的话来说,叫做满足并超越客户需求。满足需求是必须,如果连满足都达不到那么就可能是不良品了。至于超越,我自己的理解是,想客户之未所想。比如前几天雷布斯发布了新的小米产品,说到红米note3 就是满足你的所有向往,就可以理解为超越了客户需求。(怎么,还没超越?千元机的价格,苹果的设置,还不满意去SHI啦你!)当然事实是否如发布会所说我们去网上看看评论就知道了(你懂的)。不过虽说顾客是上帝,其要求也不可无止境去满足,能一直做到略有超越就很好啦。否则你的成本上来过几天就准备关门大吉吧,客户到时可是连西北风都不给你喝的哦。
2. 领导作用
姑娘在刚开始听说质量管理体系心里想的是,ISO?什么鬼?!!不是相机上经常见的吗(感光度)?下一个念头是:质量?!不是只有跟产品相关吗?怎么要跟我扯上关系?!第一次去参加内审员培训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晕的(也不能全怪我,2008版的措辞就是绕你绕你绕你...),之后又去参加了DNV的版本,觉得稍微找到点感觉了。说这么多,想表达的意思是,偶们领导重视啊,要不然让你去参加两次烧钱呢,然后自己领悟了点之后又去做内训,做内审,参与供应商审计,每次都有新的领悟。到现在开始已经完全主导供应商审计了。然后,问题来了,80%(甚至更高比例)的供应商都在说:质量是我们的生命啊,我们会增加检验人员啊!我们的质量都是XX负责,他一定会好好配合啊!还有就是现在人难管啊,工人素质不高不遵守规定啊...那么亲,你一定是没做过根本原因分析吧,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由于管理过程的疏漏,换句话说,贵司根本没有充分理解质量的范围,因为领导没有全面质量的意识。质量的推行,必须是由上而下,否则往往会由于推进者话语权不够而搁浅或流于形式。书本中对领导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剖析,可谓情商智商得样样出色,一个组织的发展与领导者不可二分。
3. PDCA
这个但凡是接触过质量体系的基本都是天天挂在嘴边。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再做Act(姑娘更喜欢理解为Adjust)。事实上,这个过程贯穿于组织的每一个内外环节。对于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此处不再展开。新的体系标准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叫风险管理。这个之前也是隐含与老版的条款之中,但是新版明确将此作为一个单独的条款,并要求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每一个过程之中(从Plan的部分开始)。用下面的图来说,你要随时随地防止你一直向上循环的球又滚落下来。抛开质量来说,风险管理对于安全必不可少。比如今年的天津港爆炸案,虽然到现在具体的分析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是从各种迹象舆论来看,中间的管理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4. 指标设定
说一个具体可操的,那就是指标设定。做了那么多,怎么检查?看目标与实际表现对比。那么怎么去设定一个绩效指标呢?SMART(好聪明)原则(参加度娘)!
1. 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绩效指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这些技能get了,接下来就是大展拳脚开展轰轰烈烈的TQM(全员质量管理)运动啦。这里也要吐槽一下,体系要求很多真的就流于形式了,好在改版后对于形式的要求降低很多,操作的指导增加许多。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进步,质量标准要求也会一直改版(基本没五年一次),你看,标准也是在一直PDCA的进步哦。姑娘也会继续跟它死磕,到底!《失控》?哼,我才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