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出生,到上学,到毕业,到工作,我们接受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和好多年的社会大学教育,看过无数的书,可是,真正敢说自己会阅读的人,恐怕并不多。
有的人以为能够把一本书看完,就是会阅读了。
有的人觉得能在学校里考高分,就是会阅读了。
也有的人想着,会不会阅读并不重要,毕竟人生的路有那么多。当然,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可以点击右上角关闭本文了,因为下面要说的东西对你并没有用处。
对于想要提升自己阅读能力的人来说,摆正对于阅读的认识是首要的。
能把书看完不叫会阅读,能在学校里考高分也不叫会阅读,只有能把书读懂,能把读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能够按我所需要的去阅读相应的书,才叫会阅读。
阅读是一项技能,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有很多关于如何阅读的书,多看几本经典之作,会对阅读的方法有所了解。其中有一本书,一直被认为是阅读界的经典,甚至被称为是一本神书,它叫《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没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对其久仰大名,但也因其盛名,而迟迟不敢翻阅,怕自己能力不够,不能领会其中精妙。
当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读的时候,才发现,之前想的,果然没错,它的确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是1940年,始一发行即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一年有余。在过去的78年里多次修订,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球广泛传播。这本书最初的作者是莫提默·J·艾德勒,他是美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编辑,不仅著述甚丰,而且大多都是经典的大部头,他还是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署名作者除了莫提默·J·艾德勒,还有查尔斯·范多伦,他曾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后与艾德勒一起工作,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并对初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进行了大幅的增补改写,因此本书在1970年再次出版时,便由两人共同署名了。
之前我们说什么是经典,就是历经了时间大浪的淘洗而历久弥新,始终能够对人的精神起到激发作用,引起人们的共鸣。《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过去7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为人们所认可,它所提出的阅读方法,经过无数人的实践验证是可行的,在各类提高阅读能力的书单里,它始终都是绕不过去的一本书,无疑可以列入经典的行列。
然而为什么说它难读呢?其实不是它难,而是我们太弱,或者说,是我们太懒。
说来也很简单,顾名思义,《如何阅读一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当然就是教大家“如何阅读一本书”。它分析了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在每个层次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分析了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在每个层次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如果真的能够按照书里的方法不折不扣的实践,阅读,并不是难事。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在真正打开一本书开始读之前,我们其实已经为阅读做了很多的准备了。包括生理上、智力上的、语言上的、个人能力上的等等。从孩童时期开始,我们大脑开始发育,逐渐开始认知这个世界,能够看一些简单的读物,能够组织自己的语言,能够快速建立字汇,然后不断地精练与加强这些能力,这样一步一步地成长,就是学习阅读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阶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经历。很多人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学校教育,最后却依然没有学会阅读,因为他们往往在走到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就停止了练习。可是阅读应该是一项永不止息的学习过程,只有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各个阶段,才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才能自主阅读不同的读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者。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一步,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书名、序言、目录、索引、出版者的介绍、主题篇章,这些都是不可错过的重点,最后,再随意的翻阅几页,把握住那些跟主题有关的讯号,做完这些,你就能知道这本书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是否值得你再投注时间和精力继续阅读下去。
第二步,粗浅的阅读。一口气从头到尾先读完,就算有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集中精神先看那些看得懂的地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多读几遍后,理解的地方会更多,不理解的地方会更少。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主动性,自己提问题,自己尝试解答。问问自己,这本书说到底在谈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只有在努力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理解这本书。当然,做笔记也是保持主动阅读的一种方式。这些都是学习阅读的技巧,只有把这些技巧融会贯通,让其变成阅读的习惯,才算掌握了这项能力。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首先,对书进行分类,知道你在读的是哪一类的书。虚构类or论说性。关注书名,想想书名的含义。
第二,用最简短的句子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理出他们的顺序架构。这样你就大致可以列出这本书的大纲。
第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这本书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作者又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
第五,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第六,找出书中的主旨句,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第七,通过相关文句的关联,架构出本书的基本论述。
第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九,在评论一本书之前,必须先要了解它。
第十,哪怕不同意,也要理性表达观点。
十一,尊重各自的不同,要言之有据。
十二,批评的准则:你的知识不足,你的知识有错误,你不合逻辑,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以上这些规则就是深入地精读一本书的技巧,如果能够再加上一些辅助阅读的方法,如导读、摘要、工具书、百科全书等等,那就更好了。当然,针对不同的读物,我们也要相应地作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实用型的、想象文学、历史类的、哲学类的等等。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如果我们要研究某一特定主题,就势必不能只阅读一本书,而需要通过与该主题相关的几本书来了解这个主题。那么,首先你要知道应该读哪些书。然后,运用检视阅读来从书单中筛选你真正需要的书。接着,就开始阅读你选出的这些书吧。
步骤一,你关心的才是重点。找出书中与你所要了解的主题相关的章节。重要的不是理解整本书,而是找出这本书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帮助。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将书中的观点翻译成你自己需要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词汇来解释不同的书。
步骤三,厘清问题。先要搞清楚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再让每本书的作者来解答。
步骤四,界定议题。围绕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解答,因此也会产生很多争议,将这些争议整理清楚,你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步骤五,分析讨论。按照特定的顺序来提出问题,并说明这个顺序,解答问题,并说明原因。只有做到了这一切,才能说是真正地进行了分析讨论。
以上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出的四个阅读层次,熟练运用这四个层次,融会贯通,你的阅读才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心智就像肌肉,如果不用就会萎缩。而阅读就是锻炼心智的方法,就像我们用运动来锻炼肌肉一样。如果能够按照上述的方法,不断地调动主动性来阅读一本书,脑子就始终在运动,不会有生锈的危险。而不同的书,让你的脑力得到不同的锻炼,就算同一本书,当你不同时期去看它,也会发现不同的内容。
胡适先生说的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世间的书有千千万,只是读而没有方法,就会陷入书籍的汪洋大海,沉没了也冒不出个泡。只有掌握方法,才能一步一脚印,最终去往你想要去的地方。也不担心阅读很难,不管你还处在基础阅读也好,检视阅读也好,或者你已经有能力进行分析阅读,甚至主题阅读,今天的你,始终比昨天的你,多向前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