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临睡之时,师弟给我发来信息:“谢谢师兄的再次开导,我这次真的要把游戏卸了,向学霸之路迈进”。他已经不下于三次和我说过这句话了,每次我的回复都是“嗯,加油!”,这次也不例外。
记得本科期间,我的室友立誓减肥,四年间和我说了多少次“我要减肥了,让那些认为我瘦不下来的人看看”,十几天后就见他在本该去运动的时间打游戏,之后摸着肚子和我说“跟你说个笑话,我要开始减肥了”。每次都让我哭笑不得。
刚好最近在针对习惯方面进行主题阅读,至于习惯为什么这么难以改变或养成,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01.你是否掉进“习惯性无助”的漩涡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发现,他研究的“习惯性无助”现象广泛发生在人类身上。
你是否看到别人排满书籍的衣柜,会提出疑问“这些你都看完了?”,然后为自己找出“我做不到看这么多书”的借口。
你是否看到别人早起,以钦佩的语气说“真羡慕你养成这样的习惯”,然后说“我可做不到这么早起”。
你是否看到别人大汉淋漓从运动场回来,然后以自嘲的语气说“我连下楼梯吃个饭都觉得累,健身?哎,天方夜谭。”
我们很多人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都曾掉入过这个漩涡。即使有些事不得不做,有些人还是不会做,那可能是你认为做了没用,也认为没有什么法子能够帮助自己有效解决问题。还没行动,你的内心就否定了你自己,这样改变又谈何说起。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讲过“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还是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你在阅读时要尽可能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
所以既然你的目标是培养习惯,改变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首先得跨越心里障碍,端正态度,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不要让消极心态占据主动,时刻记得——要想硕果累累,首先要播下希望的种子。
就像《习惯的力量》里的心理学家托尼甘所说“信仰很重要,你不一定要信仰上帝,但必须相信事情会好转”。
02.你的认知成为了你的拦路虎
养成新习惯需要多长时间呢?
《微习惯》的作者盖斯说:“不是21天,也不是30天。天啊,我真想把这句话贴在所有广告牌上。21天谬误可能源自一位整形外科医生麦克斯威尔.马尔茨”。
据说,马尔茨医生发现截肢手术患者需要大约21天来适应这个事实,因此,他认为21天是任何生活变化所需的时间长度。
然而2009年《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一个行为变成习惯的时间平均为66天,不同行为所需时间千差万别,从18到254天不等。
不知何时起,市面上涌现许多的21天某某养成法,21成就某某等等。当然我并非否定这些课程或者书籍的本质意义,而是我认为容易给学习者一些误区。你跟着21天的训练就养成习惯了?21天后我们会扪心自问新习惯是否真的是当初我们设想的样子,如果满意度不符合我们事先的预期,我想很多的人会在21天后觉得自己还没养成自发习惯而放弃。21天太容易给别人设立一个界限。
所以我们应该要认知到习惯养成受到行为不同,个性差异的影响。养成睡懒觉的习惯和养成写作的时间必然不同,你养成早睡习惯的时间和我的也必然有差异。不要因为坚持一段时间依然还改变不了某习惯而自暴自弃。你要相信,虽然还没长成参天大树,但你播种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03.环境成为最显著的导火索
《习惯:改变命运的关键力量》里说:“习惯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安全区,但同时这也是个牢笼,我们很难从中逃离。”
这个牢笼就是我们身处的环境。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环境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作用下,习惯才得以形成。
环境催生出了一整套全新的诱惑,引诱我们放弃我们的新习惯。我们想要减肥,但是一出门就有随处可见的美食店,我们想要戒掉游戏,但我们的同学都在玩,我们想要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但我们的舍友都玩到半夜。
《习惯》提出环境干预方式,出门尽量选别的道路走,减少美食对我们的刺激,工作时关闭路由器,以便我们能好好工作。周末在家看不进书?把电视机封存起来或者拆了送给朋友吧。
想想我的隔壁寝室同学,他在床头贴满了励志名言,还定期的换,原来这是对自己睡觉环境进行干预,难怪他能一学期雷打不动6点就起床。在想想以前的自己,为了避免早晨第一缕阳光把床整理得“舒舒服服”,难怪睡不醒。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所学到的方法都只是为了提高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就像给每个人一本武林秘籍,成为高手的永远是少数人。有些方法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承诺是否足够坚定。好习惯或许慢慢才能开花结果,但硕果累累足以回报我们曾经为此而付出的无数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