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
我哭的稀里哗啦,憋不住的哽咽,我对男朋友说,“我想回家,我想我爸了。”
我今年24岁了,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说。我经常对妈妈说想回家,想你和我爸了。但其实,是因为总是把爸爸妈妈放一起,顺口想我爸只是没走心的表达。
如果你在电影院看过这部《摔跤吧,爸爸》,你就会发现电影院流泪不止,啜泣的都是女孩子。我旁边单独坐着一个小姐姐,看年龄应该独自在北京工作有几年了。哭的特别压抑,默不作声,自己给自己擦泪。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在这部电影的牵连下,我们所有在这个剧场的女生都在同一个战壕里,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后来我回来,室友问我,网上都在说《摔跤吧,爸爸》在宣扬父权,你怎么看?
彼时我竟然以为她说的是“妇权”,结合印度的历史和现状,我说有点吧。
后来无意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这部电影的影评,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争议这么大,室友说的“父权”是这样的父权。一瞬间,觉得很诧异。后来我还单独去找室友说当时的我理解错了她的意思,我说,我可能想的没有那么有深度,我看完只是很想我爸爸,也有很多事觉得后悔。
如果你的家在小县城,像我一样,后来慢慢来到大城市读书求学,我觉得你一定会理解我的感受;如果你的家在大城市,后来慢慢出国留学,我觉得你也会理解我的感受;如果你家境殷实,一路顺风的走来,我想你可能更容易看出的是父权吧。你们所说的父权,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一路走来的凭仗。
本科毕业以后,我爸爸曾经很希望我直接进我们那的四大银行,我当时觉得他怎么一点都没有远见,不懂我的梦想。后来第一次去北京,我妈送我对我说,“你爸爸让我和你说,以前的路我们还有余力,还能帮你,以后的路怎么走就真的全靠你自己了,我们帮不上什么忙了。”我才明白,当时我的父亲只是在他能力之内,竭尽全力给我砌一个最安稳的他可以照顾到的堡垒。
其实二十多岁以后,你有你自己的梦想,就会离家越来越远,这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的父亲会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如果说小时候是严父,一心想让你出人头地,那么现在的他就是在向慈父的过渡,他会渐渐觉得你也不用混的多么好,作为女孩子安安稳稳平平安安是最重要的,他开始希望你可以工作离家稍近一点,常回来看看。只是我们都已经熟悉以前的相处模式,这种过渡,我们都敏锐的察觉到对方的转变,但是又有那么点不知所措。你是第一次做女儿,他何尝不是第一次做父亲。
每个父亲都曾经望女成凤,他可能没逼你去练摔跤,但这里面或多或少也夹杂着他自己的遗憾和梦想,开始不懂,长大后就会明白,这真的只是人之常情。我们对不熟悉的人都在强加自己的价值观,作为亲人自然会爱之深责之切。但人生最残忍的是,你的成熟伴随着每个爱你的人的衰老,小时候会反抗,会排斥,会厌烦,那么爱的人啊,曾经只是因为横跨的时间就会处于对抗的姿态一晃好多年。等真正明白,你也要即将或者已经开始和你女儿的对抗。
影片最后,等他女儿大放异彩时,他已经英雄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