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后,总想对于经济学有个很好的总结与梳理,经过认真思考后,我觉得以经济学家和其重要思想来切入,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方式。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主要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1962)》,从1945年到他去世的2006年,整整60年,他不知疲倦地把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更准确地说是价格理论的原理应用到各种各样的公共政策领域。在这些领域提出了逻辑井然、难以反驳,但又很不容易被人接受的政策主张。
弗里德曼最成功落地的一项主张就是志愿兵制——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受了他的建议把兵役制度从义务兵改成了志愿兵。
每一当一个青年被征去当兵之后,不能从事原来的职业这时社会上只是多了一个普通的士兵,但可能少了一个化学家、小提琴手或者是企业家。义务兵制看上去征兵不用花钱,但是隐性的社会成本非常高。志愿兵就不同了,如果一个青年自愿选择去当兵也就是说他在其他地方的机会最少,当兵或许能够发挥出他更大的价值。洞察:别只盯着钱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做决策时,不仅要看到货币成本,还有要看到所有的成本。
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
主要著作:《社会成本问题》,《商品的市场与思想的市场》。
科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改变了经济学家看世界的角度,而且也改变了法学家看问题的角度。
他让经济学家——尤其是法律经济学家掌握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把过去分门别类、井水不犯河水的法律门类,财产权法、侵权法、滋扰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竞争法,甚至刑法和宪法,都纳入到一个逻辑一致的框架里面去了。他让人们一下子看清,那些千奇百怪的法律现象之间严谨而一致的经济逻辑。
主要观点:科斯定律,谁用的好归谁。
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主要经济学思想:
1.经济周期理论:简单地说,凯恩斯学派认为:社会的总需求降低、总消费下降,它对就业、产量和价格这三者的影响不是对等的,由于每当出现需求不足的冲击以后,价格的调整总是迟钝和缓慢的,所以真正受到冲击的是就业和产出。这是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换句话说,要是价格调整是灵敏的话,世界本来应该是太平的,需求高一点、低一点也不会出现危机。
而正是由于凯恩斯学派学者罗列的各种价格刚性的理由,经济体没有办法自行调整,政府就应该担当一定的责任。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时候,社会总消费不足的情况下,代替人们形成需求,产生消费。人民不花钱,政府来花钱。这样才能够渡过经济波动的难关。
2. 加大政府开支
凯恩斯学派的基本主张是,政府应该逆经济周期而行。人们都在消费的时候,政府就少采取动作;人们都不消费的时候,政府就积极消费、积极投资、积极生产。
这里要说明的是,凯恩斯本人其实还是深信市场自行调节功能的。他指出一旦社会回到了正常的状态,政府就应该停止干预,让市场机制自己发挥作用。
换句话说,凯恩斯主义者关心的是要解决短期内出现的问题,尤其是短期内出现的失业问题。这时候,创造需求、制造就业岗位就成了政府的责任了。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基本办法有两个,那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发钞的办法影响人们的预期,使得人们增加就业。当然发钞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相信,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记得吗?我们在前面讲菲利普斯曲线的时候讲过,人们曾经相信政府多发钱失业率就会降低,当然到后来这一招不顶用了。市场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高涨的情况,也就是所谓滞胀的情况(stagflation),停滞和通胀并存的意思。
货币政策不太灵,凯恩斯主义者就集中主张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干预,那就政府花钱办大事。
政府的钱哪儿来呢?不准印钱,那就只能通过收税或者借债的办法。这解释了二战以后,绝大多数信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国家,他们的政府都债台高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