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本来我的职业身份就很丰富了,记者兼播音兼编辑兼摄像,如果再往下细分一下还有摄助(摄像助理,扛三脚架举新闻灯之类)、撰稿、策划……
我曾一度有一种错觉,我更像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哈哈
推轨道小车绝对是一项技术活!
我居然还嫌不够,又开始教上了普通话和演讲,当起了老师。居然还要将两项技能并联。
但说真的,无论是当老师还是用四天时间倒逼老大和我,打磨出“娜些覃杰”的首秀演讲课程,这些和“不脸”真的关系不大。
因为写了得到征文|五个月的成长大于过去十年的总和而上了笑来老师专栏的成长记录,被很多人关注,被很多人羡慕。标题虽然起得很标题党,但这五个月我活得确实如拼命三郎一样。成长率,也只有你真的爆发过一次,你才会明白需要聚集多少核能量。
人在爆发的那一瞬间是光彩夺目的,容易让人发现你在香喷喷的吃肉,
和老大碰内容的过程中,愈发的相信哪有什么随随便便就成功的人。他从2011年起开始创业,经历了起起落落起起,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我当年是怎么练这张嘴的,每次去现场的时候我都是一脚把自己踹到镜头前逼着自己做现场导语,逼着自己去采访,现场组织语言、提问……一开始笨拙的让同事都讨厌我,人家扛着摄像机挺沉的,你在那一条两条三条四条的录。
可当年的我居然就这么好意思了,因为练着练着,数字就倒过来了,四条三条两条一条。终于,我基本练成了“金一条”的功夫。
所以,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在电视台工作的记者就都有拿起话筒站在摄像机前就能开说的本事。不要以为连续头条纯属偶然。不要以为老大和我真的就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把首秀搞成了……
当你是一个有成长率的人的时候,你得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都是一个有成长的人。
提问是一个记者的基本功。当年为了练好这个基本功,我看了很多的访谈。整理了厚厚一本笔记。
我发现通过看访谈就是非常好的练习提问的方式。我通常是这么做的,一个访谈之前通常会有一个背景的叙述,听完之后,暂停,自己先提出十个问题。
之后,看完主持人的前三个问题后,我会在每次采访对象回答完之后,按下暂停。如果我是现场的那位主持人我会怎么提问呢?就好像我在现场跟采访对象交流一样。
我问过之后,再来看那位主持人的提问,跟我的会有一个对比找差。当然有时也会神奇的问出同一个问题。比如,有一期柴静采访一个喜欢养宠物的小孩,柴静采访小女孩的妈妈,“会不会爱动物是对人失望的一种安慰?”当柴静问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发现我的本子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喜呀,原来我也可以提出这种高质量的提问。
还有一次,听完采访对象讲完,暂停,我追问了一句“你的自信从哪来呢?”播放之后,柴静问的也是这个问题,真是默契呀。
翻开五年前的采访笔记,里面还有我总结的这样一句话,“每次采访中要有至少十个高质量的提问,提纲挈领的直接用,次要的做解说。要善于发现现场的细节,找出四五个点,要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的心情、体验相融合,选择叙述性强又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
通过这种方式,央视名嘴就都成了我的老师。追白岩松的时候,看过了《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追柴静的时候,看过她大量的人物访谈。
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笨人,这绝非自谦。现在每天对自己说的话也是如此,我为什么如此的愚蠢,今天的我比昨天在哪方面又少了那么一点点的愚蠢。看看五个月前十位数的公众号阅读量,我确认自己在成长着,当然不光是阅读量这一个维度。
想想自己在能力及其微弱的时候,在没有老师,没有反馈,甚至自己也感受不到自己究竟进步与否的情况下,居然这么多年也在渐行渐远着。可能只是知道“天道酬勤”这个简单的道理吧。
作为一个初级阶段的过来人,也让我清晰的发现了执行力的真相。人群中真的能拿出行动力去做事的也就那么10%吧。我能找出无数的佐证,专栏订阅人数17万多,浏览量2万(很多才1万多);报我课程的将近200人,每天打卡的20多人……
生活的真相不过是个概率而已,能拿出行动力的只有10%,更残酷的是,持续做,这项估计又要甩掉70%甚至以上的人。从这点望过去,那10%有行动力的人,好多不过是做了而已。
做了、持续做,之后才能有一点点自己的领悟和洞见。所以,人越来越少时,路必然越走越宽。
更多时候,现实会展示出人们的真实想法。想要获得惊人的成长但却吝惜自己的付出。或者是付出最好是越少越好,收获一定要越多越好。技能靠学就可以了,不用那么拼命的练。如果练了,你一定要给我一个及时反馈,让我知道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
我在制定自己课程时限的时候,定的是一年期。我当时没有参考任何平台的课程,心里想的很单纯。播音主持专业天天学天天练,要四年的时间,我每天5:30带大家练,每天15分钟左右,一年已经很快了吧。
谁知一年时间,居然成了最长的课程了。市面上的课最长的2个月就都上完了,而且只是上课而已。我这个坑给自己一挖就是一年。关键是你心里清晰的认知到,每天15分钟练上一年才能有货真价实的质变。但更多人还是希望自己多快好省的获得一项技能。
于是,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几乎相同的问题。娜娜老师,你说我说话没底气,口音严重,甭说演讲了,跟人说话都没有自信,你说我怎么开始呢?
提这个问题的从二十岁到五十岁不等,放眼望去,仿佛清晰的看到一个人从二十岁就打算开始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了,但是一直到了50岁,居然还没有开始?!以致于不断的在各个年龄阶段重复的问如何开始?
需要开始吗?或说你所谓的开始一定要有一个神圣的仪式感?
问的人实在太多,我后来便决定写一个统一答复了——
关于如何开始这件事,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https://shimo.im/doc/UIHxJwKlGgY4l5mH?r=9020D9/「“关于如何开始”的好消息」
https://shimo.im/doc/5q78kDC1gnkm6gfv?r=9020D9/「“关于如何开始”的坏消息」
每次我挣扎着学习新的领域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当初学习**时,这也是一个必经阶段啊。每想到此,便没有二话地继续深扎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至少要先挣扎着学好一项技能,当你学习其他的时候,才能去挣扎着开始。而当你真的开始了的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你在哪个领域深扎了多久,也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